五十名珍,五十名珍价格排名等级?( 五 )


39保宁通宝: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的铸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穿、背月纹等区别 。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风 。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
40至正之宝: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 。钱体厚重,*** 精良 。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 。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 。背穿上“古”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 。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 。“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权钞钱”之更大者;径达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来出现之更大行用方孔圆钱 。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 。钱文书体特别俊秀流畅,与“至正通宝”一类书法相同 。这类铜钱均比较罕见,价格极高 。
41圣宋通宝:直径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 。钱币完整,未见拼接、挖补、改刻的痕迹,应当是一枚真品古钱 。“圣宋通宝”行书旋读,字体与行书圣宋元宝相同,只是“元”作“通” 。背右下角现一斜月,左侧边郭有一个直径0.1厘米的圆形深孔,形态较规则,似乎是用作定位用 。
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1103年)铸圣宋通宝,行、篆二体,以一当五,崇宁三年(1104年)乃止 。圣宋通宝钱行世只有8个月,世间所见甚少 。
42贞观宝钱(西夏文):西夏崇庆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2.5CM 。钱形较大 。存世仅有一枚,极其珍贵 。
43天启通宝:背面有字的天启通宝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铸钱,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 。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钱,还有钱径达2.9厘米,大如折二钱的宽郭大样钱;也有钱径2.3-2.4厘米的小钱 。明熹宗铸泰昌通宝钱只一年,次年便开铸“天启通宝”,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 。所铸钱币主要用于军需,军队的铸钱炉只保留西北三镇,东南的一律取消,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天启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局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 。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 。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 。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 。天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 *** ,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钱局滥钱恶钱,好赚取利润 。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精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后开铸当十钱 。天启五年,因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其大钱铸期不过三年;天启钱钱重原定一钱三分,千钱重八斤八两,但后来由于官铸过于滥恶,小钱仅重七分,千钱仅重四斤八两,含铜量不足三成 。此外有一种用日本铅锡销熔入铜所铸的铜呈折色的“折沙钱”就是此时所铸 。天启小平钱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大类,背文比万历钱复杂,背铸有星月纹的种类多;背有文分记重,记事,记局、记地 。背记事为“奉旨”二字,是当时宦官、大臣奉旨办事造钱的意思 。“天启通宝”小平钱不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轮郭宽窄,钱文结构也有诸多不同,很复杂多变 。“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 。这两种钱皆较少见 。
元末南方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公元1358年铸“天启通宝钱”,该币质地为紫铜,就式样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三种,钱文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由于从发行到停铸仅经历了一年,因此元天启通宝比较珍稀,尤其是篆书折三天启钱为一级品,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启钱则版式较多,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折十钱多种,质地也为黄铜,但钱文却均为楷书 。元天启钱光背,而明天启钱背丰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户、浙、京、新等多种,纪值有二、十、十一两等,当然还是以光背为常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