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明节的民俗活动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及传统美食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 。相传周朝的天文学家曾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清明也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及传统美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古代清明节的民俗活动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及传统美食】
清明节的民俗活动
1、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 。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
2、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的习俗,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后涂上各种颜色,称为“五彩蛋”,他们把这些五彩蛋投到河水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们就争先抢捞,认为吃了以后,就可以孕育生子 。
后来人们在清明节时期吃鸡蛋,象征一家团圆,也有民间传说清明节吃了鸡蛋,一整年身体都会好,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都是一种节日食品 。
3、吃发糕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蒸发糕吃,发糕由黏米碾成米浆蒸熟做成,发糕重要的不少好吃不好吃,而是看蒸得够不够“发”、够不够“高”,用来寄托“发财”、“高升”的美好愿望 。
4、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 。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 。
5、儿女亲家互送麻糍
在浙江部分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儿女亲家互送麻糍的习俗 。在古代,男女联姻后,往往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正式嫁娶,也是为了便于双方互相考察,毕竟结婚是人生的大事 。儿女亲家互送麻糍,就是在嫁娶前的一种礼仪,男方一般在清明节前给女方送去麻糍,意思就是下一个清明节前就要来迎娶新媳妇过门了 。等女儿出嫁后,女方家的父母,又要在清明节前给男方家送去麻糍,意思是祝福小两口日子过得糯滋滋、甜丝丝,幸福美满 。
清明节的传统美食
1.青团
清明节的时候,青团是必吃的食物之一,这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美食 。青团其实跟平时吃的团子有一些类似,但是青团在制作的时候会加入艾草汁,蒸出来的团子是呈现青色的,因此被称作为青团 。古代清明节会吃青团,也叫做吃寒食 。因此到了现在,虽然大家不可能在清明节的时候吃冷的食物,但是青团还是会继续吃的,也是为了保留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习俗 。

2.香椿芽
香椿芽是长在香椿树上的嫩叶,每年的3月初开始,香椿芽就可以采摘食用,等到4月中旬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香椿芽的身影了,所以它的食用时间非常之短 。而清明节正好是在食用香椿芽最后的时刻,因此大家都会抓住这一时节品尝这一美味 。香椿芽它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一般会把它用来煮汤或者是炒鸡蛋,吃着有特殊的香气,对于一些喜欢吃香椿芽的人来说,这种香气实在是难以抵挡 。
3.糍粑
在很多地区,清明节的时候会吃的一种传统食物就是糍粑,糍粑和平时大家吃的年糕有一些类似,也是用糯米粉制作的,但是糍粑是打出来的非常的软糯 。糍粑变冷之后就是硬硬的,将它切成片放入到油锅当中去炸,非常的软糯可口,蘸上白糖或者淋上红汁来吃,特别的美味 。
4.螺蛳
南方清明的时节,一定少不了螺蛳 。其实清明节吃螺蛳主要是根据它的季节来决定的,虽然螺蛳一年四季都会有,但是清明节的螺蛳是最肥美,最鲜嫩,最干净的时候,过了这个时间相对来说从肉质和口感上面的都没有这么好了 。所以大家会在清明节的时候吃上一些螺蛳,品尝清明节才有的美味 。
清明节扫墓禁忌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顺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 。清明祭祀很重要 。在中国或者说在华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 。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
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 。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 。
2、 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不过提醒朋友们也有些民族会在其他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