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 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11-7=4 11-4=7
11-8=3 11-3=8
11-9=2 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 。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 。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 。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 。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 。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 中的作用 。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 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模板4
教案示例
摘果子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推荐阅读
- 北京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北京版2021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 小学一年级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有哪些?有5个方面
- 怎么注销拼多多 怎么注销拼多多商家版账号
- 奇迹防守1.01正式版地图安装方法 快来了解一下吧
- 小米手环6普通版有小爱吗
- 个人简历电子版填写 个人简历籍贯怎么填写才正确
-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上册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
- 荒野大镖客2怎么预载 一共有几个版本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