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 , 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 , 有新的感受 , 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生物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内容 , 感谢大家阅读 ,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理解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
2、理解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3、理解ATP的形成途径
4、掌握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 , 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能力方面

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 , 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 , 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 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对于ATP的分子结构 , 教材首先介绍了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 , 分子简式为A-P~P~P , 其中A代表腺苷 , T代表三个 , P代表磷酸基 , ~代表高能磷酸键 , 然后从比较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能量的标准数值和ATP释放能量的数值入手 , 使学生很信服地认识到ATP的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
2、对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 教材中首先介绍了ATP水解和重新合成的过程:ATP与ADP的转化中 , ATP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磷酸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的末端 , 能很快地水解断裂 , 于是ATP转换为ADP , 能量随之释放出来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同样 , 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 , 也容易加上第三个磷酸 , 使ADP又转化为ATP 。在ATP与ADP的转化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 , 活细胞内这个过程是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的 。
同时还介绍了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 , ATP在细胞中的含量是很少的 , 如肌细胞中的ATP只能维持肌肉收缩2钞钟左右 。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 , 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TP是生物体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观点 。

3、对于ATP的形成途径 , 教材是在介绍了ADP-ATP循环的基础上 , 从动物(包括人体)和绿色植物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对动物而言 , 产生ATP途径是是氧化磷酸化 , 即呼吸作用;对植物而言 , 产生ATP的过程包括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和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 。
4、对于ATP的生理功能 , 教材先分析了生物体内糖类、脂肪等物质具有储存能量的特点 , 指出新陈代谢不仅需要酶 , 还需要能量 ,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之一 , 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 但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都不能直接被生物利用 , 它们的能量只有在细胞中随着有机物的逐步分解而释放出来 , 且储存到ATP中才能被生物体利用 , 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为什么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在本节的最后 , 教材还用ATP是流通着的"能量货币"这一形象的比喻 , 以加深学生对ATP的生理功能以及ADP-ATP相互转化的认识 , 即伴随着ATP的水解与合成的过程 , 发生着能量的释放与储存 , 从而推动新陈代谢顺利进行 。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内容中 , ATP的分子简式、ATP的生理功能是重点 , ATP与ADP的相互转变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 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
1.引入本节课时 ,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事实 , 即生物体的生存不仅仅要依靠物质上的支持 , 同时还必须有能量的维持 , 在生物体内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 , 必定伴随着能量的获取、储存、释放、利用和散失 。这样 , 引入ATP这一生物体直接能源就顺理成章了 。
2.引出ATP这一高能化合物时 , 还是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能量形式入手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 。比如 , 可先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把光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动植物又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在此基础上 ,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出:光能只有转化成一种活跃的化学能 , 才能被绿色植物利用;同样 , 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 , 除了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或维持体温外 , 其余的都要转化成一种活跃的化学能 , 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那么这种活跃的、随时可以利用的化学能是什么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出ATP这一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