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风俗及养生食物( 二 )


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 , 但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都有的习俗 , 很久以前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
因为夏至日后收获了新麦 , 所以夏至食面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面的做法比较讲究 , 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 。而是过水面 , 古时候一般是现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 , 手擀面煮熟后 , 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 , 待面拔凉 , 捞入碗中 , 浇上事先做好的卤汁和小菜 。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的用意 。另外 , 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的白昼时间长 , 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 。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
吃狗肉
岭南一带有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俗 。相传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 , 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 。当地人认为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 。“吃了夏至狗 , 西风绕道走” , 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 , 其身体就有抵抗西风恶雨人侵的能力 , 感冒少 , 身体好 。由于这一良好愿望 , 才有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当然 , 夏至吃狗肉 , 为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 , 要适量 , 不宜吃太多 。
据相关资料记载 , 夏至杀狗补身 , 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第二年 , 六月炎热 , 疫病流行 。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 , 能辟不祥”之说 , 命令臣民杀狗避邪 , 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
民间有“夏至狗 , 没路走”的俗语 , 意思是夏至这天 , 家家户户杀狗 , 致使狗无路可逃 。按照民间的说法 , 狗肉性温 , 大补元气 , 属性燥热 , 秋冬季节食用比较合适 , 夏天吃狗肉会上火 , 外热加上内热 , 对身体不利 。而在夏至这天吃了狗肉 , 不但不会因热气引起不适 , 反而会对身体有益 。当然 , 夏至天气炎热 , 狗肉不能多吃 , 应适可而止 , 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 。至此 , “夏至狗肉”就成了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如今 , 夏至家家户户杀狗的场面已不存在了 , 而吃狗肉的习俗却依然流传了下来 。夏至日吃狗肉 , 俗信可以解祛邪补身 。抵御瘟疫 。夏至杀狗补身 , 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 。六月酷热 , 瘟疫流行 , 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 , 能辟不祥”之说 , 命令臣民杀狗避邪 , 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狗肉性热 , 俗信夏至吃狗肉 , 不但不会上火 , 反而会对身体有益 。有谚语日“吃了夏至狗 , 西风绕道走” , 大意是说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 , 身体就能抵抗西风的入侵 。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 , 成就了“夏至吃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
吃补食

在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外代犬天 。此时天气炎热 , 人们食欲不振 , 开始消瘦 , 即“枯夏” 。民间开始偷闲消夏 , 注意饮食补养 , 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
江苏夏令饮食有三鲜:地上三鲜为觅菜、蚕豆和杏仁 , 树上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 , 水中三鲜为海丝、鱼时鱼和咸鸭蛋 。
浙江杭州喜吃乌饭 , 据传说是纪念战国庞涓 。浙江建德民谣说:“立夏日 , 吃补食 。”说明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 。一般都吃红枣烧鸡蛋和黄芪炖鸡 , 以滋补身体 , 为投入紧张的秋季农业劳动做准备 。
吃生黄瓜和煮鸡蛋
伏日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 第四庚日为中伏 ,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 总称伏日 。伏日人们食欲不振 , 往往比常日消瘦 , 俗i胃之“苦夏” ,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 入伏的早晨吃鸡蛋 , 不吃别的食物 。
夏至的养生食物
1、黄瓜
《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 , 服此能清热利水” , 所以 , 酷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 。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 , 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 。它含的纤维素很柔嫩 , 这对增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及其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