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周长多少公里,地球周长多少公里?( 五 )


4、磁场和磁层 。地球内部及周围空间中存在着静磁场 。
根据静磁场的多极展开 , 如果把地球近似看作一个磁偶极子 , 它的磁矩大小为7.91 × 1015 T m3 , 地磁轴方向与自转轴近似重合但有少许偏离 , 两者的夹角被称为地磁偏角 。在垂直平分地磁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形成的地磁赤道圈上 , 磁感应强度约为3× 10?5 T , 在地磁轴与地球表面相交形成的地磁极处 , 磁感应强度约为地磁赤道处的两倍 。根据发电机假说 , 地磁主要来自于地核中铁、镍构成的导电流体的运动 。在地核的外核中 , 炽热的导电流体在从中心向外对流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涡流 , 产生磁场 。而涡流产生的磁场又会对流体的流动产生反作用 , 使流体的运动乃至其产生的磁场近似保持稳定 。但由于对流运动本身是不稳定的 , 地磁轴的方向会缓慢、无规律地发生变化 , 导致地磁倒转 。地磁倒转的周期不固定 , 每一百万年可能会发生数次逆转 , 最近的一次则发生在78万年前 , 被称为布容尼斯-松山反转 。
地磁在太空的影响范围称为磁层 。太阳风的离子与电子被磁层偏转 , 因此无法直接袭击地球 。太阳风的压强会把磁层靠近太阳的区域压缩至10个地球半径 , 而远离太阳的区域会延伸成长尾状 。太阳风以超音速吹入磁层向阳面 , 形成弓形震波 , 太阳风速度因此减慢 , 一部分动能转换为热能 , 使得附近区域温度升高 。在电离层上方 , 磁层中的低能量带电粒子形成等离子层 , 其运动受地磁场主导 。由于地球的自转会影响等离子的运动 , 因此等离子层会与地球共转 。磁层中能量居中的粒子绕地轴旋转流动 , 形成环状电流 。带电粒子除了沿着磁场线作螺旋运动外 , 还会在地磁场的梯度与曲率作用下产生定向漂移 , 电子向东漂移 , 正离子向西漂移 , 因此形成环状电流 。范艾伦辐射带是两层状似甜甜圈的辐射区域 , 内层主要是由高能量质子与电子所形成 , 而外层还含有氦等较重的离子 。这些高能量粒子都被磁场俘获于并且以螺旋形式沿着磁场线移动 。当发生磁暴时 , 带电粒子会从外磁层沿着磁场线方向偏转进入电离层 , 并在这里与大气层原子发生碰撞 , 将它们激发与离子化 , 高纬度的确这时就产生了极光 。
5、地球内热 。
地球内部产生的热量中 , 吸积残余热约占20% , 放射性衰变热则占80% 。地球内的产热同位素主要有钾-40、铀238、铀235及钍-232 。地心的温度更高可达6000 °C(10,830 °F) , 压强可达360 GPa 。因为许多地热是由放射性衰变而来 , 科学家推测在地球历史早期、在半衰期短的同位素尚未用尽之前 , 地球的内热可能产生得更多 , 30亿年前可能是当前的2倍 。因此当时延着地球半径的温度梯度会更大 , 地幔对流及板块构造的速率也更快 , 可能生成一些像科马提岩之类 , 以当前的地质条件难以生成的岩石 。
6、板块构造 。
地球的主要板块为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另外还有 *** 板块、加勒比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北美洲西海岸外的科科斯板块、南美洲西海岸外的纳斯卡板块以及南大西洋的斯科舍板块等板块比较有名 。印澳板块是澳大利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在5000万至5500万年前融合形成的 。在这些板块中 , 大洋板块位移速率快 , 大陆板块移动速率慢:属于大洋板块的科科斯板块位移速率为每年75毫米 , 太平洋板块则以每年52至69毫米的速率位移;而属于大陆板块的欧亚大陆板块 , 平均以约每年21毫米的速率行进 。
7、地表 。
地球表面积总计约5.1亿平方千米 , 约70.8%的表面积由水覆盖 , 大部分地壳表面(3.6113亿平方千米)在海平面以下 。海底的地壳表面具有多山的特征 , 包括一个全球性的中洋脊系统 , 以及海底火山、海沟、海底峡谷、海底高原和深海平原 。其余的29.2%(1亿4894万平方千米 , 或5751万平方英里)为不被水覆盖的地方 , 包括山地、盆地、平原、高原等地形 。地表受到构造和侵蚀作用 , 经历了长时间的重塑 。板块构造运动会改变地貌 , 大风、降水、热循环和化学作用对地表的侵蚀也会改变地貌 。冰川作用、海岸侵蚀、珊瑚礁的形成 , 以及大型陨石的撞击都会对地貌的重塑产生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