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学霸”与“学渣”之间的真正差距不在天赋,而在这三个习惯( 二 )


学习是一种积累 。 很多人以为学习只是在积累学习进度 , 其实学习也是在积累学习速度——换言之 , 学习本身自带加速度 , 越会学习 , 越适应学习 , 学起来越轻松 , 在面临学与不学的选择时 , 会更倾向于选择学并坚持下去 。
2.思维习惯
可能有人会不服气:我的同学XX上课听讲不认真 , 回到宿舍人家看书他打游戏 , 考试照样前十名 。 这类人不多 , 但确实存在 。 下面我就说说这类人身上隐藏的优点——思维习惯 。

思维习惯有多重要?
我们学习新事物 , 往往靠已知的事物与其进行比较和连接 。 比如看到几根木棍支起一张木板 , 我们会认为这是“桌子” , 因为生活中我们见过桌子 , 熟悉桌子的特征 , 所以再见到有类似特征的东西时 , 就会把它和桌子联系在一起 。
思维习惯 , 也常被我们运用到学习中 。 比如学概率论 , 听大数定律章节时 , 你懂价格回归、价值定律的话 , 对新章节就会秒懂;学物理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规律时 , 你见过“强弩之末 , 势不能穿”的情况 , 就更容易理解这个物理现象 。
3.阅读习惯
那么 , 思维习惯怎么养成?关键看阅读习惯 。
一般来说 , 书籍的作用有两种:
一是提供经验 ,
二是教授理论 。
比如一部小说 , 就是一系列经过高度整理、高度有序化的经验;而一本科普杂志 , 除经验外 , 还有一系列浅显通俗的理论 。喜欢阅读小说的孩子 , 可以通过阅读小说快速提升自己人生的丰富度 , 拥有远超同龄人的经验 , 并比同龄人更早地拥有从已有的经验归纳出理论的倾向 。
这好比核裂变中中子的释放——物质体积越大 , 发生中子撞击的可能性就越大 。 人生经验越丰富 , 突发灵感 , 从经验归纳出理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对新知识也更容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

喜欢阅读科普杂志的孩子 , 更容易锻炼出接受外来理论与整理既有经验的习惯 。 同时 , 一个个由以往经验整理出理论的成功案例会激励他思考 , 并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学习效率高的人 , 会发现他们大都喜欢阅读 。 阅读使他们愉悦 , 而愉悦激励他们更多地阅读 , 并喜欢学习外界经验、接受外界理论 , 甚至看到一道难题会忍不住思考、推敲起来 。 因此 , 他们比不爱阅读的人更容易对数学、物理、天文、历史等发生兴趣 , 而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
天才也并非全靠“天赋”
大家公认的天才 , 其实也源于常年思维习惯的锻炼 , 比如高斯 。

他说 , 他会说话之前就会计算了 。 高斯在幼年常接触数字 , 很小就掌握了初等算术 。 高斯的计算能力有多强呢?以1818年他担任丹麦的测地工作为例 , 整个工作持续了8年 , 白天测绘 , 晚上计算 , 所画的测绘图有100多万张 , 野外实测数据汇总后 , 计算工作全部由高斯负责 , 总计算量需要一个人不休不眠地计算10年!
这种后天思维训练的魔力是巨大的 。

比如解开一道难题 , 需要经过七层嵌套的逻辑 。 一个经过逻辑训练的人 , 前三层逻辑已经烂熟于心 , 第四、五层逻辑在他做过的题、看过的书中出现过 , 那么这道难题对他而言 , 就是推导出剩下的两层逻辑而已;而一个没有经过逻辑训练的人要解开这道难题 , 就需要占用极大的记忆空间 , 经过多次试错 , 承受屡战屡败的痛苦 , 顶多理解到第五层逻辑 , 结果他费了很大的劲 , 却还是没能解开难题 。

每做一道题 , 每记一个概念 , 每进行一次思考 , 都是在不断熟悉其内容底下的逻辑通路 。 对逻辑通路熟悉 , 会让你在以后遇到类似逻辑问题时举一反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