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张卓玉:双减政策的观念基础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 , 各地周密部署 , 强力推进 , 多项工作有序铺开 。 我们相信也期待 , 尽管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容低估 , 但双减政策切中时弊 , 措施有力 , “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的减负目标 , 会稳步实现 。
本文主要讨论落实双减政策所需要的观念思考和观念基础 。

观念|张卓玉:双减政策的观念基础
文章图片

张卓玉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考改革专家工作组副组长、中考命题评估组组长
如何看待和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双减政策为学校、家长、教育企业等利益相关者提出了 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看待和对待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对于学校、家长、企业而言 , 是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挤占、抢夺、瓜分学生的休息时间 , 还是以理性的态度 , 尊重、保障学生的休息时间?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所在 。
双减文件明确要求:“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保障学生休息权利 。 ”
休息权利指工作者、劳动者、学习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以后 , 依法享有获得恢复体力、脑力以及用于娱乐和自己支配的必要时间的权利 。 休息权利包括修整权(睡眠等体力方面的恢复) , 休假权(享受法定节假) , 休闲权(自主支配闲暇时间) , 安宁权(免除外在的干扰、压力)等 。
学生应该享有休息权利 。 这是因为 , 第一 , 学生是人 , 理应享有一切进步社会的人所享有的休息权利 。 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的逐渐增加 , 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 在全社会都有条件、有权利享有双休日等更多休闲时间的时候 , 我们没有理由剥夺学生享有休闲等社会进步的红利 。 第二 , 有质量、有品位的休闲生活 , 是幸福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 休闲不是无所事事 , 而是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强制、压力 , 自主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 , 自由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对学生而言 , 这个过程或许正是发现兴趣、形成个性、培育志向、激活内驱的过程 。 第三 , 理想教育的标志之一是学习生活和休闲生活的平衡 。 没有高质量的休闲 , 也就没有高质量的学习 。 如果家长和学校的指导到位 , 高质量的休闲生活可以对学习生活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 。 除了备考复习等特定情况外 , 常态下的学习 , 不仅要有身的休息 , 更要有心的休息 。 心的休息需要自由 , 自在 , 安全 , 安宁 。
尊重和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 参与和指导学生的休闲生活 , 是学校、家长和教育企业基本责任 。 就像有责任保证学生在未来工作日的优秀业绩一样 , 全社会有责任保障学生在未来休息日的生存质量 。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 , 如何培养学生的休闲素养 , 将成为一个新的教育话题 , 比如 , 如何提高旅游生活的质量 , 如何在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馆中享受闲暇 , 如何在观鸟、观树、观化石、观文化遗存等回归自然的生活中享受人生 , 如何在健身运动中感受自由、舒畅与健美 , 等等 。 我们期待 , 不久的将来 , 人们可以在周末的植物园或博物馆、乡村或郊外、河边或山间 , 看见三三两两的学生 , 或漫步交谈 , 或攀爬击水 , 或作画作诗 , 或观察考查 , 或测量采集 。 这种自由自在、自我设计、自主支配的闲暇生活 , 或许是更好的学习 。
如何看待和规范成人的教育权力
教育工作的神圣性无需赘言 。 或许也正因为此 , 学校、家长、教育企业等都出现了一些过度使用教育权力的现象 。 这是学生负担过重的另一重要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