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聚焦活动整体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提升质量是教学活动永恒的追求 。 “双减”当前 , 人们不得不思考质量的本质含义以及获得质量的正确道路 。 当消耗时间的“持久战”被限制、“出大力流大汗”的笨方式被“减”掉时 , 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思考 , 如何能够在有限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
聚焦学生主体活动
教学的重要价值之一 , 就是比“自学”来得轻松、省时、愉快、彻底 , 从这个意义来讲 , 教学本身就是“减负提质”的活动 。 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持续改进 , 目的都在于此 。 2017版高中新课程以及颁布在即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 即以核心素养引导和定义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 , 同时通过课程内容结构化来引领、推动教学实践变革:聚焦学生主体活动 ,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将外在、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素养 , 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 也是育人目标的具体体现 。 由知识而素养的过程 , 必须经历学生的主动活动 。 若将知识比喻为精神食粮 , 学生的主动活动就是咀嚼、消化食物 , 将其转化为生长养分的必须环节 。
学生能否发生主动活动 , 与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教学活动整体安排以及教学活动的目的指向密切相关 。 以往单纯变革教学方式 , 企图以多样化的方法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做法 , 就像包裹着苦药的糖衣 , 只是诱骗学生吞下去的伪装 , 只是将单一方法的知识传输变成千奇百样的知识传输 , 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 。 高中新课程及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着重关注课程内容结构化 , 则为大多数教师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 。
以结构化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结构化 , 与知识的线性排列不同 , 是一个既体现课程内在逻辑 , 又与学生主体心理和行为逻辑相关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 它以核心概念、大观念或核心任务结构化知识 , 突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脉络 , 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埋下了线索、提供了路径 , 预设、隐含着学生可能有的学习活动 。 与课程内容线性排列的“知识点”相比 , 课程内容结构化并未特别强化教师对知识的介绍和展示的系统性 , 而是着力于从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等学习活动入手组织内容 , 致力于解决教学实践中惯常的对知识逐“点”解析、技能逐“项”训练等弊端 , 将教学从关注学生获得一块块孤立、零散的“砖”的执拗中解放出来 , 进而把关注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整体印象、把握学科本质、形成核心素养上 。
以结构化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 就像按照学生的生活需要建造有结构的房子一样 。 在这个有结构的房子里 , “砖”的价值才真正呈现出来 。 不同的“砖”被放在不同的部位 , 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 共同支撑起整体的“房子” 。 因“砖”各不相同、功能各异 , 因而不能等量齐观 , 必须在结构中整体思考发展脉络 , 以与价值相应的活动及方式去挖掘其功能 , 才能真正把握它 。 而结构化内容组织方式的目的之一 , 就是在课程内容中为学生的主动活动预留空间 , 使知识能够成为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表达、制作的对象 , 成为学生主动活动的生成物 。 在主动活动中 , 使静态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认知结构 , 变成与自己的精神和情感关联的“家” , 而知识则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现实力量 , 提升学生的能力、品格、境界、价值观 。
整体设计学生学习活动
以恰当的方式促进学生自觉健康成长 , 是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 。 教学“减负提质”的前提 , 是做好学生活动的整体设计 , 不是一课一活动的点状设计 , 而是根据内容结构进行关联性的整体安排 。 分析内容的表里层次 , 确定教学的轻重缓急 , 圈定典型而关键的节点 , 于教学开始前便站在终结处回望全程 , 将终点的思想要素渗透进活动全程 , 经由学习活动的展开过程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知识基础与心理结构 , 使学生形成关于学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 。 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目的在于让学习真正发生 , 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攀登以实现目标的过程 , 成为学生打开知识、进入人类历史、融入先贤思想、形成素养的过程 。 略过学生的活动过程 , 教学就不成其为教学 , 教学质量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