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韵母“o”应该怎么读( 二 )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周祖谟先生解放后曾担任“审音委员会”委员 , 他在《汉语拼音字母学习法(修订本)》中指出:“o”是一个后元音 。 舌位比u较低 , 较后 。 舌面后部向软腭隆起 , 舌尖垂在下牙齿的底下 , 双唇稍圆 , 但不突出 , 肌肉并不紧张 。 “拨”(bō) , “坡”(pō) , “摸”(mō)几个字音里的元音就是这个音 。
参与《方案》研制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回忆《方案》制订过程时曾说:北拉(指“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波”写“bo” , “多”写“do” 。 拼音(指《方案》)“波”写“bo” , “多”写“duo” 。 有人建议一概按照北拉写法 , 可以节省字母 。 又有人建议把“波”也写成“buo” , 统一规格 , 符合原理 。 方案委员会研究之后 , 决定采用注音字母的传统写法 。 (《回忆〈汉语拼音方案〉制订过程》)
【读音|韵母“o”应该怎么读】徐世荣先生参与了《方案》研制 , 并曾担任两届审音委员会委员 , 他在解释韵母“o”的发音时说:[见图1]=o , 后半高圆唇元音 , [见图1]是[o]下加稍开符号 。 出现在“唇音”b、p、m、f及圆唇元音u([u]或[w])之后 。 (《北京语音音位简述》) 。
既然《方案》中的韵母“o”按研制者的初衷是用来标注“玻”(bō)、“坡”(pō)、“摸”(mō)、“佛”(fó)等字韵母的元音符号 , 那么 , “o”的正确读音就应该取这些字的韵母 , 也就是这几个音节中去掉声母“b、p、m、f”的部分 。 笔者不是北京人 , 但曾在北京生活20多年 。 笔者尝试询问了几位北京出生的师友 , 他们会很自然地发出uo音来 。
北京语音中唇音声母后的韵母“o”跟其他韵母后“uo”为同一韵母的变体 , 不但可以得到北京人语感的验证 , 也可以得到实验语音学的支持 。
著名实验语音学家、北京大学林涛教授和王理嘉教授描写普通话韵母“o”的音值时指出:o[o]比国际音标中的定位元音[o]舌位略低一些 , 是介于半高和半低之间的后元音 , 严格标音应该是[oт] 。 由于[o]的舌位明显比[u]低 , 圆唇程度也要比[u]差一些 。 普通话里的[oт]只单独出现在唇辅音之后 , 前面往往有一个很短暂的[u] , 这样[o]的严式标音按说应该是[uoт] , 但是这[u]实际只是唇辅音和[o]之间的过渡音 , 圆唇程度较差 , 也是舌位较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 因此 , o[o]的严式标音可以只标成[oт] 。 (《语音学教程》)
“普通话审音原则制定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课题组成员 , 著名实验语音学家石锋先生在描写普通话韵母“o”的音值时指出:元音o[o]在唇音声母后面的实际发音是带有唇化的[u],有韵头u,应跟其他声母后面的uo一样属二级元音 。 (《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
《方案》中韵母“o”加注的汉字为“喔” 。 “喔”字有两读 , 一为叹词ō(又写作“噢”) , 二为公鸡的叫声(wō) , 所以我们不能确定该韵母到底应该怎么读 。 但根据上文多位参与研制国语罗马字和《方案》的几位学者的描述 , 我们知道这个韵母指的就是“玻、坡、摸、佛”这几个汉字所代表的音节中的韵母 , 而不是指叹词ō的韵母 。
当然 , 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推测制订者有用叹词“喔”来表示单元音韵母的意图(往前追溯到钱玄同《十八年来注音符号变迁的说明》 , 可以看到他对韵母“o”所注的汉字确实是“喔唷”之“喔” , 这跟上文所引他自己关于韵母“o”的说法是互相矛盾的) 。 但叹词的读法在人们口头上的实际音值变化较大 , 或者具有较大的游移性和不确定性 。 “喔ō”之所以写作“噢” , “唷yō”之所以写作“哟” , 都表明叹词读音中元音“o”更接近国际音标中的[ ](参吴术燕《〈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o的发音问题》) , 所以 , 叹词“喔(噢)”、“唷(哟)”中的“o”的读法被一些学者称为“边际(读)音” , 不宜作为该韵母的正常读法(参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石锋《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