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一下课就围住老师问问题的,都是学霸吗?

我们先来共同想象一个场景 。

你是一个小学数学老师,这节课要给学生们讲一种新题型 。现在有以下两种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个效果更好?

中小学|一下课就围住老师问问题的,都是学霸吗?
文章图片

1、先把题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着计算,比如一堂课45分钟,先让学生们各自自由发挥,摸索半个小时,最后你再用15分钟做一个讲解 。
2、一上来就把这个例题讲清楚,明确告诉学生这种新题型的要点是什么,解题思路是什么,总之把方法完全介绍清楚 。讲完之后,你再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来做 。
第一种方法,是被很多教育专家推崇的,所谓“发现式学习”,或者叫“探索式学习”,核心是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新知识 。估计很多家长都会猜,第一种应该效果更好吧?
错了 。有科学家对不同学科的教学效果都做过调查研究,结果都是第二种方法,那个你认为很传统的方法,教学效果更好 。
甚至哪怕你教的学生个个聪明,他们真的是自己就把新题型给破解了,这个掌握程度仍然不如传统方法教出来的学生更扎实可靠 。
这是不是让你觉得很奇怪?学习难道不是应该积极主动吗?为什么由老师来主导仍然是取得学习效果的关键呢?

中小学|一下课就围住老师问问题的,都是学霸吗?
文章图片

首先学习需要积极参与这件事,没有什么疑问,积极肯定是对的,而且这个积极参与是和“深度”有关的 。
比如有这么一个实验,学生们被分成三组,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张写满各种英文单词的纸,排列的很无序,而且对学生来说也基本都是新的单词 。
现在,给三组学生同样的时间,但是各自的任务不一样,最后来看哪组学生平均记住的单词最多 。
第一组的任务是判断每个单词是大写还是小写,结果他们记住了33%的单词;
第二组的任务是注意单词发音,将有同样元音的归类,结果他们记住了52%的单词;
第三组的任务是判断每个单词是不是某种动物的名称,结果这组的记忆率是,75% 。
这个实验非常清楚的揭示了学习“深度”的问题 。第一组学生,判断大小写,单词只进入了视觉区,他们可能连默念都没有,第二组则进入了语音区,第三组进入了语义区 。
所以同样都是集中注意力学习,因为信息进入大脑的深度不一样,学习效果就不一样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会很用心的设计一些教学手段,比如分组讨论、抽样反馈、任务模式或是用教具提供更直观的体验 。
比如上物理化学生物课,就一定会有很多学生踊跃的扑上讲台,积极参与各种实验,在一般家长们看来,这样的孩子一定学习效果最好 。

中小学|一下课就围住老师问问题的,都是学霸吗?
文章图片

同理,那些下课了就围着老师问各种问题的孩子,因为肉眼可见的积极,也是家长们非常推崇的模板:你看,跟你们班那个谁谁谁学学,一有问题就主动问老师,知道吗!
通常这个时候,你们家那位可能有点内敛的孩子,就只好又一次低下头,然后沉默了 。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那些逢不会必问老师的“行为积极”的学生,真的确定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吗?
就我们长期的观察而言,有一类学生会有这样的思维:因为积极提问是一个好的习惯,所以只要我坚持下课问老师,我一定能学好这门课,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