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中小学课后服务如何扎实推进( 三 )


学校课后服务应更好体现地方特色 , 尤其是拓展课程内容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城乡、区域的差异 。 如农村学校可根据当地特色开展乡土课程 , 为乡村振兴增添乡村文化活力;部分地方的民间传统文化进校园、博物馆资源进校园等活动 , 都可以引入课后服务中 。
注重调动教师的课后服务积极性 。 改进学校管理模式 , 探索实行教师“弹性工作制” 。 教师“弹性工作制”是在确保不影响学校工作、保证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 , 尽量实行人性化管理 , 在工作时间安排上给予教师较大的自主性和支配权 。 协调学校行政、教育教学和后勤等各个部门 , 统筹规划、合理编排课程表 , 科学安排、合理调配教师上下班时间 , 最大限度地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自由安排工作时间 , 调节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
提高课后服务教师补助 , 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 明确课后服务补助标准 , 从制度层面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 确保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劳有所得 。 这既体现了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和肯定 , 也能够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 从而让教师化被动为主动 , 促进课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
注重强化政府的课后服务责任 。 随着课后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参与学生和教师越来越多 , 其作为义务教育的延伸服务所承载的育人功能越来越突出、所具有的公共教育服务属性越来越强 , 政府应切实担负起经费保障的主体责任 。
基于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要求 , 政府应当逐步提高财政补贴标准 。 如一些省份以下达奖补资金的方式 , 激励地方开展高质量课后服务 。 对于财力薄弱地区开展课后服务的实际困难 , 则应加强省市级财政的资金支持 , 以专项转移支付的形式对这些地区给予资金支持 , 为每个学生公平提供课后服务机会 。
(作者单位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报》2022年01月08日第3版
作者:汪明 孟久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