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中小学课后服务如何扎实推进( 二 )


“财政补贴+家长分担成本类”是指课后服务的成本由财政补贴和向家长收取费用相结合 。 向家长收费的标准根据公益性原则 , 由地方发改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确定 , 报当地政府并向社会公布 。 如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规定 , 学校从生均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 , 对课后服务工作予以经费保障 。 经当地发改部门核定 , 按照每生每课时4元的标准(小学每课时40分钟) , 向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收取费用 , 贫困家庭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全部免费 。 这一类型的课后服务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责任划分:校内的固定资产损耗、教师劳务报酬等由财政负担 , 而采购的社会机构服务成本由家长负担 。 如广东省广州市规定 , 在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学校提供场地和资源的基础上 , 可由第三方社会机构会同学校、家长委员会按照公益普惠原则 , 根据参与学生人数、服务内容、固定资产折旧等核算成本并确定收费标准 , 向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收取费用 。 第三方社会机构应对收取的费用进行专账管理 , 并在每学期末公示收支情况 。
直面问题:
打通课后服务的瓶颈
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 从课后服务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到 , 目前各地各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存在内容、资源、形式等多方面差异:有些地方能提供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 , 有些地方仅能提供简单的托管服务;有些学校课程设计较为精细 , 有些学校的课程则“看起来花哨”而实际质量并不高 。 由于不同地区财政水平、校外教育资源、师资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 , 课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 , 根据自身实际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 , 真正让学生受益、家长满意 , 是各地各校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
教师负担有待重视 。 课后服务工作带来的教师负担突出表现为:教师工作时间普遍超过8小时 , 甚至有教师每天在学校工作超过12小时;教师工作任务更重 , 除了常规教学任务、集体教研、专业培训、组织学生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等 , 又增加了课后看护、作业管理、开发课后服务课程、填“双减”进度事务性表格等多项工作 。 与此不相匹配的是教师待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虽然相关文件规定 , 课后服务补助标准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课后服务专项、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 , 但很多地方每课时补助标准偏低 , 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
经费保障有待加强 。 目前很多地方和学校解决课后服务经费问题时 , 主要采取“财政补贴+家长分担成本”方式 。 但部分地方财政负担的比例较低 , 绝大部分课后服务成本转嫁给了家长 , 课后服务的政府保障责任体现不够 。 同时 , 各地主要通过测算课后服务成本来确定财政补贴标准 , 而这种测算大多以校内教师的低限人力资源成本为基础 , 而没有计入资源损耗成本、拓展课程开发成本、校外资源引入成本等 。 在这样的成本测算方式下 , 财政补贴标准仅够弥补校内教师的基础性托管服务 , 总体经费保障水平偏低 。
持续改进:
【中小学|中小学课后服务如何扎实推进】提升课后服务的整体水平
注重提升学校的课后服务质量 。 学校课后服务应充分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 不能“千校一面”和“一刀切” 。 只有真正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 才能更好保证课后服务质量 。
学校课后服务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实施方案 , 如利用学校既有的阅览室、活动教室、兴趣社团等提供拓展类课后服务 , 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 , 提高使用效率 。 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 , 保证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 这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根本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