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现在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是教育的进步而非是老师的哀鸣( 二 )


严厉的惩罚往往带来不可预料的结果 谈及此处 , 我们应该意识到 , 惩罚只对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有一定效果 ,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没有用反而有害 。
现实中 , 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往往不会惩罚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的某次作业不做 , 往往惩罚那些不会做作业的孩子 。

心理学|现在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是教育的进步而非是老师的哀鸣
文章图片

老师和家长往往会问:对于这些"屡教不改"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本人想说的是 , 你确定是"屡教"而不是"屡打"?作为老师你真的"教"你的学生了?作为家长你真的会"教"你的孩子?把"打"当作"教"不可取 , 把"自己的思考"灌入孩子的大脑也不是"教" 。
什么是教?这不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 有空我们再谈什么是"教" , 这篇文章主要是告诉老师和家长"惩罚"对于复杂行为来说其后果往往是不可预料的 , 从概率的角度来说 , 惩罚往往会带来更多不好的结果 。
激励性惩罚也是有教育价值的 当然对于一些非常明确的行为激励性惩罚也是非常有用的 。 比如说一些速记、运动等比赛 , 最后一名可以惩罚唱歌或者其他 。 这种规则清楚、自发的约定性惩罚往往会有非常强的激励行为 。 但是惩罚不宜过重 , 否则就会出现逃避惩罚的造假现象 。 这种惩罚和奖励往往要把教育行为分解成非常明确的目标才可以 。 当然这部分内容可以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 如果我们的老师无法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分解成目标非常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行为的话 , 建议最好不要采用惩罚作为教育的辅助形式 。
另外 , 有些读者不要再说也没用告诉你们怎么教孩子 。 毕竟一个合格的教育者需要很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 , 当你想一篇文章就学会如何教好一个孩子的时候 , 可以想象你的这个想法是多么天真和幼稚?教育充满了艺术 , 充满了创造性 , 值得每一个教育者终身学习 。 以后本人也不会回答这种幼稚的问题了 , 想明白道理可以按照文章内容去检索 。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心理学|现在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是教育的进步而非是老师的哀鸣】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