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真正对他们形成负担的 , 是要在课余时间完成许多家务活儿 , 需要在大段的空闲时间参加农田里的各种劳动 。
五花八门的游戏是回忆中的珍宝
受访的05后父母告诉小采访人员团 , 当时他们的业余生活大概有这样几类:一个是帮家里人做家务 , 如挑水、洗衣、做饭、拾柴、割草、喂猪、喂鸡等 。 家里有弟弟妹妹的 , 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父母照看弟弟妹妹 。 另外 , 遇到星期天、节假日 , 还要帮大人干农活儿 , 如放羊、看瓜、掰玉米、拾麦穗等 。 年纪越大 , 责任越大 。
小采访人员团在采访八年级马世杰同学的爸爸时 , 他说:“那时 , 父母很忙 , 我们什么家务活儿都干 。 每到晚上天快黑的时候 , 就盼着父母早点回家 。 记得每当听到父亲拉着骡子的铃铛响时 , 可把我乐坏了——父母终于回来了 。 ”
从娱乐的角度讲 , 在20世纪80年代初 , 对广大农村而言 , 只有乡政府、经济情况好一点的大队(现在的村委会) , 才买得起电视 。 对孩子们而言 , 能看上电视的更是凤毛麟角 。 那时 , 多数受访的05后父母最期待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 。 偶尔有一场电影 , 他们很早就要到露天场地圈占地方 , 事后要讨论好长时间 。 有时候 , 相同的影片在不同的地点放映 , 他们要跑很远的路 , 看上好几遍 , 对于电影中的一些桥段、台词更是烂熟于心 。
对受访的05后父母而言 , 小时候的玩乐大多是就地取材 , 比如 , 土疙瘩大战、打泥巴饼、跳房子、抓石子、捉迷藏等;有些则有技术含量 , 比如 , 制做弹弓打鸟雀 , 用较细一点的钢筋制做铁环 , 还有丢沙包、跳皮筋、玩陀螺、打卡片等;也有比较带文艺性的 , 比如 , 在地上画画 , 玩过家家等 。 一些男孩还利用家中废弃用品自创了许多玩具 , 比如 , 水枪、火枪、哨子、笛子、小汽车等 。
在采访八年级戴宝燕同学的妈妈时 , 她说:“我认为最好玩的是掏石子——也叫走窑 , 就是在地上挖十来个小窝 , 每人拥有一定相同数量的石子 , 按照约定好的规则 , 先丢后收 , 最后等到所有的窝里的石子被收光的时候 , 看谁收到的石子最多 , 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 这种玩法是直接接触土和石头 , 比较费手;玩过之后 , 指甲也被磨得秃秃的了 , 指甲盖周围会起来很多肉刺 。 ”说完 , 她又补充了一句:“但是 , 我们谁都不介意 。 大概是‘痛并快乐着’吧!”
小采访人员们发现 , 家长们在谈论这个话题时 , 往往脸上带着笑容 , 神采飞扬 。 那些五花八门的游戏是他们回忆中的珍宝 。
05后如何看待父母小时候的生活
小采访人员们在调查中发现 , 对那些“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父母小时候生活的部分学生来说 , 单凭他们懵懂的认知 , 就觉得父母小时候一定比现在的自己快乐幸福 , 幻想父母的少年时光 , 完全是无忧无虑的 。 这种仅限于“玩乐”的认知是很不全面的 。
而对父母小时候生活“一般性了解”或“了解很少”的受访对象 , 基本都是很羡慕自己父母的童年、少年 。 他们羡慕父辈的理由很简单:没有太重的学业负担 , 没有太大的同辈之间的竞争压力 , 没有太多的社交恐惧 。 与此同时 , 他们都带有好奇心 , 想进一步了解父母小时候的生活 。
而“了解比较全面”或“了解较多”父母小时候生活的 , 年龄都偏大一两岁 。 他们对父母的了解更全面 , 更透彻 , 视野也更开阔 , 感受更深刻 。
也有同学持不同的意见 。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九年级同学说 , “05后的父母 , 小时候都吃苦耐劳 , 能在极为艰苦的生活中磨练自己 , 并从中寻找快乐 。 如果让当时的他们 , 现在来进行我们的体育测试 , 肯定不是满分 。 像我这样过早地戴上高度近视眼镜的人 , 也很想像他们一样拥有淳朴的黑眼睛 。 ”
推荐阅读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发现老师和公务员竟有这么大的差距,你选对了吗?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数学|称平行线能相交的数学奇才,遭质疑郁郁而终,其理论12年后被证实
- 本科生|仅4.3%本科生毕业后月入过万:钱好挣,是年轻人最大的错觉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考研|95后家长有苦难言,毕业后不是考研就是考编,新型啃老悄然而至
- 距离感|声音对学习有多重要?能提升专注力和模仿准确度!
- 周晓|充满仪式感的“最后一课”
- 疫情|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将分期分批对外开放
- 马嘉祺|马嘉祺二战高考,在被众人“调侃”之后,这次很可能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