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芳芳|当年因辞职引起热议的熊芳芳,31年跳槽6次,如今转向线上教育( 四 )


熊芳芳辞职后做了什么?前有“世界那么大 , 我想去看看” , 后有“不愿一生被人安排” , 辞职后的熊芳芳未来依旧会活跃在教育行业 , 她仍然教学、对语文充满了激情 。
但她不再是只是线下教育 , 她被邀请去了许多大学进行了讲座 , 还担任了大学教授 , 她的工作模式转变为“1+N” , 以平台网课为主 , 向各大学校的学生同时传授知识 。

记者问她为什么转向线上教育时 , 熊芳芳表示 , 因为疫情的影响 , 全国性的网络教学让熊芳芳辞职的念头更加强烈 , 她想做线上教育 , 通过一个平台放射性的将知识传达给多维的受众 。
至此 , 她的教学事业不再是点对点 , 她的点是具有发散性的 , 是具有更大威力的 。
她的学生也不再局限于高中学生 , 不同的年龄层次 , 不同的地域 , 不同的时间 , 她能做更个性化的教学产品 , 做出更针对学生个体的教学活动 。
此外 , 这样的线上教育能够让她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旅行 。 她希望通过旅游 , 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丰富自我的生命厚度 , 将教育与旅游进行融合 , 对学生实现实景教学 , 通过讲解民风民俗、地貌、当地的传统与故事传达语文的生命力 。

她说过 , 想要激发学生写作的乐趣 , 就要让学生对生活有所体验 , 着眼于生命体验的积淀 ,, 而这“如何激发” , 熊芳芳也是颇有心得 。
一般的教师会将分数高的作文作为范本在班级进行宣读 , 而熊芳芳不仅想要激发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潜力 , 同时也想让成绩平平的学生产生对写作、对语文的乐趣 。
因此 , 即使学生一整篇文章中只有一句优美的语句 , 她也会将其摘抄下来 , 在班级的写作角进行展示 , 由此可知 , 学生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必然不是单纯的教材所能给予的 。
她也确实实现了自己的规划 , 在网络平台上 , 她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语文教学素养 , 尽管这样更累 , 但她却觉得 , 这更值得 。

她在微博中提过 , 现在教学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是无法比拟的 。
不可否认的是 , 她选择线上教育这一方式 , 是十分正确的方式 。
且不论疫情原因 , 只说她通过这种方式 , 无论是对她自己 , 亦或是学生来说 , 都是极为便利的 。
如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教师也会通过网络教学来传授自己的知识 , 网络平台给予了所有人学习的公平机会 。
在她辞职之后 , 她真正将生命语文引进了教育 , 听她课的不仅有不同年龄层的学生 , 更有无数的语文教师 。

辞职之后 , 无数的记者想要对她进行探访 , 了解这位对于教学有着极大野心的教师 。
有记者问道:“多年的教学生涯是否有所遗憾?”熊芳芳的遗憾是未能对儿子有所照顾 。
熊芳芳在苏州执教时 , 其儿子在打篮球时不慎受伤 , 但当时的她只是一心扑在班里学生身上 , 并没有及时带儿子前往医院做详细检查 。
后来 , 由于当时的疏忽 , 以及后来儿子的坐姿习惯不正确 , 导致儿子的腰椎盘突出 , 这使得熊芳芳感到十分自责 。
可她作为一个教师 , 其责任便是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 那时的她 , 的确有些顾不上自己的孩子 , 因为她忙着帮学生改作文 , 并将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挑选出来进行修改 , 并投稿刊登到不同的杂志中 。

我想她对于生命语文的教学是具有使命感的 , 她总是思考“语文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语文教师存在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语文应当帮助我们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 。 她对曾经的同行说道:“在体制内很多东西你是无法左右的 , 但你要将课程的深度、内涵、力量与学生成绩兼顾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