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中永远不会结束”为什么是真的?( 二 )


文章图片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受欢迎情况,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大致分成两类:一种叫“被接受”,也就是受别人喜欢的时候居多;一种叫“被拒绝”,也就是在社交生活中不太成功的那些人 。
所有这些受试者一起看了8个视频短片,短片里都是一些高中生在校园的互动:有些是表示和谐的场景,比如一起大笑,有些就不和谐,比如说话突然被人打断,或者两个人争吵、冷战之类 。
受试者看视频的时候,他们头上都戴着眼球跟踪设备,这是为了监测他们重点看了哪些片段 。
结果非常明显:那些“被接受”的人,70%的注意力都在正面的、积极的、和谐的片段中,而那些“被拒绝”的人,80%的注意力都在不和谐的、负面的互动上 。

高中|“高中永远不会结束”为什么是真的?
文章图片

这就应了一句名言:我们看到的不是事物本身,我们是从这些事物身上看到了自己 。
所以,高中的生活其实是给每个人戴上了一副“欢迎度”的眼镜:那些高中时代被接受的人,从那以后起在社交生活中会更容易看到被接受的场面,而高中时代被拒绝的人,更容易被那些拒绝的场面所刺激到 。
这就造成了,他们不仅看的地方不一样,对待同一件事,他们的解读也不一样 。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开头的测试题,你大概也能猜到,这种事情,纯粹取决于你自己的解读:那些被接受的孩子,更倾向于把事情解释成偶然事故,而那些被拒绝的孩子,则倾向于解释成故意欺负 。
这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一旦你把这些事情都解读成故意欺负,这就是一个从高中开始就形成的精神枷锁 。
长大以后,比如你和朋友约了晚上6点吃饭,你按时到了地方,等了半个小时朋友也没来,而且还联系不上,你会怎么解释这件事呢?“被接受”的人的第一反应是朋友可能出了什么紧急状况,而“被拒绝”的人会觉得自己是被朋友耍了 。
这种解读甚至跟校园霸凌的现象也有点关系 。
事先声明我们坚决反对霸凌,也绝不会责难受害者,我们只是提供另一种思路:某些霸凌,可能也和受害者最初的那个解读有关 。
比如最开始那种饮料洒到身上的事件,如果非得解读成对方故意欺负,这就可能让事态升级 。反过来说,在那些“被接受”的视角里,就算对方真是故意的,这件事最后说不定还能化敌为友 。
带着“被拒绝”枷锁的人,会在生活中寻找各种蛛丝马迹,去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被拒绝”,他们到了工作的年纪,可能会表现出更容易生气、更容易焦虑、更有攻击性,甚至更可能有一言不合就辞职的情况 。
而对“被接受”的人来说,很多事情的那种不在乎,是因为他们根本感觉不到有什么不对劲 。

高中|“高中永远不会结束”为什么是真的?
文章图片

但是——我们好像很喜欢用但是——这个所谓的“被拒绝”的枷锁也有好处,甚至可以让你更有智慧 。
这又不得不提到一个实验 。受试者被要求在自己的脑门上写个大写字母“E”,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写这个“E”呢?

高中|“高中永远不会结束”为什么是真的?
文章图片

结果是,那些有权力的傲慢的人,往往这个“E”是站在自己的视角写的,也就是在别人看来,这个“E”其实写反了;而那些能够从别人视角考虑问题的人,就会写一个在对面的人看来正确的“E”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