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让课前五分钟成为美妙“前奏”

最近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 我初次体验了借班上课 。 赛前 , 我咨询了省级名师出身的莹姐和一所知名小学的前辈陈姐 , 她们纷纷为我出谋划策 。 莹姐提醒我 , 公开课前的5分钟很重要 , 一定要设法拉近与陌生学生的距离 , 最好讲课前就去见见即将合作的学生;陈姐则建议我 , 为听课学生买一些小礼物 , 可以适度激发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
我一一照办了 。
我按莹姐的指导 , 从自己的名字入手 , 通过给暗线索 , 让学生猜我的名字 , 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 课堂顺利开启 , 课堂氛围活跃 。 陈姐的建议也很实用 , 我买了58个文具盲盒 , 因为学生日记里常提到这种小玩意 。 课前1小时 , 我利用孩子下课间歇到他们班级 , 告知今天我将与他们一起合作一节课 , 并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份盲盒礼物 , 如果谁课堂发言足够积极 , 可以得到双份礼物 , 台下一片欢跃 。
做好以上铺垫 , 我便可以放心上课了 。
借班上课前5分钟很重要 , 那么教师能做什么呢?这5分钟 , 可以从不同角度的师生交谈开始 , 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
1. 以自己的名字为切入点
如果教师的名字或姓氏比较有特点 , 可以试着从名字或姓氏入手 。 比如 , 我的名字叫弯弯 ,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可爱 , 可以让学生从名字开始认识我 。
案例:
师:同学们 , 大家好!上课前我先做个自我介绍 , 我们相互认识一下 。 我姓王 , 三横王 。 下面我点一位同学 , 问他一个问题 。
(点一位学生站起)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 , 你该跟我说点什么呀?
生:王老师好 。
师:那么你想知道老师的名字吗?王老师先给你一个线索 。
(屏显:两条眉毛)
(学生猜)
师:下面给出第二条线索 。
(屏显:一弯新月)
(学生猜)
师:(如果学生没有猜出 , 进行如下提示)请看这两幅图 , 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你能从形状上发现共同点么?
(如果学生猜出)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生:都是弯的 。
师:没错 , 老师的名字就叫弯弯 , 请大家一起来喊一喊我吧!
(屏显:我的名字)
2. 从自身外貌谈起
莹姐讲了她之前做过的课前谈话 。 如果教师自己在相貌上很有特点 , 就从这一鲜明特点着手 。 莹姐海拔1米82 , 她有次就用这一特点做了场课前谈话 。
案例:
师:孩子们 , 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课 , 老师很高兴认识大家!你们怎么说?
生:老师 , 很高兴认识您!
师:真有礼貌!初次见面 , 彼此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一些外显的特征 , 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 你们眼中的我吗?
生:老师真高……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 觉得老师高 。 我们换一种说法 , 能不出现“高”这个字 , 通过对老师客观的描述来体现老师的高?比如 , 老师刚刚进入大门的时候 , 我下意识低下了头——高吗?
生1:老师只有弯下腰我才能看清您的长相 。
师:一个弯腰的动作 , 就不言自明 , 很棒!
生2:一直以为爸爸是我家里的巨人 , 今天认识了李老师 , 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
师:看 , 比较也可以是描述事物特点的好方法 。
小结:同学们 , 平时我们更习惯用判断性的语言 , 高矮胖瘦 , 好、不好、高兴、难过……其实 , 真正有力量的文字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语言 , 这样的文字会让人未曾谋面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 让人过目不忘 。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片段 , 去透过那些描述性语言 , 了解一个素未谋面却样貌清晰的小姑娘的生活 。 准备好了吗?上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