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高|用100%的努力追逐科技创新( 二 )


去年10月 , 在“金湾杯”第八届“创青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 , 由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3名学生组成的团队 , 凭借“蝗虫蛋白质提取”项目获得评委青睐 。
蛋白质短缺是国内外都面临的一个难题 , 而昆虫具有营养价值高、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等多种优点 , 是蛋白质的绝佳来源 。
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食用昆虫天然恐惧 , 昆虫的营养价值被白白浪费 。 团队负责人、2017级学生曾育颖和张浩铭在生物技术创业课上 , 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 。 他们想 , 若将昆虫蛋白质提取出来 , 直接添加到食品或者保健品里 , 消费者因为昆虫外形而产生的抵触心理便能消解 , 昆虫的营养价值也能得到充分利用 。 在授课教师和学校创新部门的帮助下 , 经历了无数次讨论、实验、商业化设计 , 这一项目逐渐成形并最终获奖 。
本科毕业后 , 曾育颖选择留在广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 提及这一选择 , 他认为 , 广以给他带来了科研启迪和方向指引 。 他说:“上高中时 , 我对未来有很多想象 , 但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走上科研这条道路 。 来到这里读书之后 , 我接触了许多有趣的课程 , 而且在大三的时候就加入了伊格尔(Yigal Achmon)老师的食品研究团队 , 慢慢地我就对科研产生了兴趣 , 并且希望一直在这条道路上探索下去 。 ”
为了让学生拥有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想象力 , 伊格尔教授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期末考试方式 , 这让曾育颖印象深刻 。
教授让学生自选一个最喜欢的主题 , 用海报的形式呈现出自己通过查阅文献或者做实验学到的知识 , 并且加入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 一张白纸 , 不限思路和形式、图画或文字 , 学生可以自由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学科期末“作品” 。 曾育颖说:“大部分时候 , 教授不会告诉你一个问题的答案 , 而是会启发你 , 让你自己想解决办法 。 ”
在广以 , 立志于科研和创新的学生还有很多 。 为了鼓励创新创业 , 学校要求所有学生修读一门创业课程 , 以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技术与过程 。 该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习如何创建一个企业 , 也学习如何向一个已有的公司推介自己的想法 , 吸引投资者 , 促成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落地 。
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 是未来科研人才必备的素质 。 龚新高说 , “don't leave a blank page(不留下任何空白)”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 , 为了培养这种素养 , 广以的教师会充分鼓励学生提问 , 但不会给出标准答案 , 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 , 充分发挥想象力 , 去解决一些从来没有解决过的问题 。
“敢于提问 , 容许失败” , 这是采访人员在采访中最常听到的话 。 大胆追寻创新 , 已成为这所学校的“DNA” 。
提升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汕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 , 曾经依靠区位优势获得了较快发展 。 近年来 , 随着深圳、广州等城市依靠高科技产业、文化服务业等快速发展起来 , 汕头的人才很多去了周边城市 。 人才储备少 , 人们习惯于经商而读理工科的意愿不太强烈 , 这种现状亟待改变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建立 , 为汕头汇聚了高端人才 。 学校的科研团队中 , 大多数成员有过海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工作经历 , 具有丰富的产学研经验 。
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任教的徐鹏老师去年刚刚回国 , 他被开放包容的文化、创新自由的氛围和国际化的精神所吸引 , 来到了这所年轻的大学 。 未来 , 他的实验室将围绕“合成生物学和智能控制”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 。 “我们的项目一定要落地 , 要服务于国家的长远战略和民生的基本需求 。 ”徐鹏说 。 在加入广以之前 , 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顾问创立了一家科技企业 , 致力于解决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