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邯郸之战( 三 )


既然秦魏在九月互攻,说明信陵君之前就已经和开战了,我们可以推断傩王应该默许了信陵君的行为,和秦展开了全面的战争 。
当楚军也到达邯郸附近时,赵、楚、魏联军乘虚而入,秦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人才济济 。赵军有廉颇、乐城;楚有泾阳;凌俊的弟子中也有许多信奉兵法的人,他们后来编纂了一本名为《魏公子兵法》的书 。盟军集结,秦军屡败 。据史书记载,“淳、魏公子引兵数十万攻打,使死伤惨重”,白起感慨道:“秦王不听臣计,现在可怎么办!”(《史·白吉·田传》)又急又怒的秦王赵翔,又派范雎去请白田 。白田不想毁了自己的名声,就以病情加重为由支支吾吾 。项大怒,下令将白起贬为普通士兵,迁往银密(今甘肃灵台西) 。白起装病到最后,说自己病得不能动 。秦王赵翔答应暂时留在咸阳 。
百奇晚年形象
王朗率领秦军与联军激战三四个月,战争范围扩大到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以西的南阳、河内地区 。双方多次争夺一些重要的军事职位 。《秦史记》记载,秦王赵翔五十年(前257年)十二月,秦军向汾城增兵 。这座汾城位于黄河北岸,与光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光武山)隔江相望 。汾城当时是黄河下游的战略要地,原本属于韩国 。秦王赵翔四十三年(前264年),被秦国攻占,后被盟军攻占 。联军占领汾城是为了切断秦军的补给,当时秦军攻打邯郸时,所有的军用物资都是从渭水进入黄河,经过黄河沿岸的各个秦军据点,最后走了一段路到前线 。这些沿线的军事据点维持着秦军的生命线,所以秦军会向汾城派遣更多的军队 。
秦的援军并没有扭转前线的局势 。12月,联军在邯郸城下向秦军发起总攻,秦军大败 。首领王弼率领其余地区逃往汾城秦军营,副将郑安平率领两万人向联军投降 。邯郸过关 。
秦王赵翔闻知兵败,怒不可遏,不反省自己的错误,只迁怒于白田,命白田立即离开咸阳 。白其芳“出了咸阳安门,去了杜驿站” 。丞相范雎拜见秦王赵翔,说白起放不满意,怨天尤人,秦王赵翔直接赐剑自尽 。白起是战国时期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但他太残忍,杀人太多 。然而,死亡不是他的罪行,这很尴尬 。
《战国策·秦策三》说:“秦攻邯郸,必不止于七月 。”邯郸之战从秦王赵翔四十八年(前259年)九月持续到秦王赵翔五十年(前257年)十二月,与《战国策》中提到的十七个月(秦王赵翔四十八年为农历闰年)相吻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战争是秦国冲动行为的结果,秦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战后形势
邯郸被清剿后,战争并没有停止 。联军的主力是在汾城的秦军 。秦王在位50年(前257年)二月,在汾城与光武之间修筑黄河浮桥(石本纪称秦为“第一江桥”),与联军展开激战,将联军打得粉碎,“斩六千人,杀晋楚二万人” 。张汤、王弼取得胜利,攻占了魏国的伊宁(今河南省获嘉县)和赵国的新中(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南) 。秦国也将新中改名为“安阳” 。然而,这些胜利并不能扭转秦军的全面失败 。赵、魏、韩、楚掀起了一场“收复失地运动” 。赵收复武安、太原等地;魏攻下“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与魏国之地六百里”(吕春秋);韩国收复了汝南(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大片地区 。
邯郸之战示意图
赵、魏、韩、楚四国结成的联盟也日益巩固 。在占领新中国几个月后,赵夺回了新中国 。秦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秦国再次攻打新中国,魏、韩、楚救出赵,秦国撤军 。随后的几年里,秦国虽然不断出兵攻打其他国家,甚至灭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但其相对衰落却是必然的 。赵逐渐恢复元气,一直与秦作战,成为同盟会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魏的军事实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十多年来,它征服了东方和西方,赢得了许多战役 。“兵散天下,在冠带之国”(韩非子尤度);楚国在北方消灭了鲁,在西方消灭了,在南方消灭了百越 。“到时候,楚国又变得强大了”(《史记·春申君列传》) 。
邯郸之战的失败,削弱了秦国对山东六国的侵略进攻,甚至有三四年的时间,秦国没有对六国发动战争(前253年-前250年)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灭六国的步伐 。
【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邯郸之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