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与建议 中药材种植技术

中药材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及建议)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进步,中医药日益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世界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支持中药材资源进一步开发,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中药材种植扶持政策,涵盖种植资源保护、良种繁育补贴、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中药材生产管理、中药材采集加工等 。中药材种植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农业产业调整的背景下,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规范中药材种植,促进其健康发展 。
1 .中药材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良种推广不足,种植管理技术有待升级
在目前的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是阻碍种植质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种植者本身对中药材的了解不够,不能根据自己的植物特性进行种植,如自己适宜的生长环境、日照、温度、湿度、海拔高度等 。,而且他们对科学的栽培技术了解不够 。另一方面,中药材种子或种苗的筛选和源头控制不足,既没有进行单一的优质品种,也没有进行植株检测,难以统一中药材生长的平均质量,无法实现高产优质的稳定性 。此外,种植户在中药材种植方面还缺乏管理经验,如除草、病虫害防治、环境治理等,是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之一 。
1.2建设水平低,规模化发展需要动力 。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所有中药材种植已达到GAP标准的10%以下 。主要原因是农药化肥超标,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出质量 。一方面,我国中药材种植建设水平较低,包括种植户标准化管理体系不完善,合作经营模式落后,无法形成专业化、统一化、规模化的发展形式 。另一方面,我国种植基地分散,管理上也存在困难,如技术指导、跟踪服务、田间管理、实时监测等 。,这是无法推广和统一的,需要更强的动力去推广和实施 。
1.3种植模式单一,利润收入需要持续 。
目前我国中药材的种植方式基本都是机械栽培,尤其是大量的栀子、枳壳,都是通过杉木、松树的扦插基地统一种植 。虽然种植方便,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长期种植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影响中药材质量和种植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也有必要促进林下种植的发展 。根据大多数草本植物的基本特征,如草珊瑚、南板蓝根等 。,它们都需要种植在封闭的林下环境中 。借助国有林场的环境,既实现了生态保护,又保证了药材质量 。
1.4示范品种不足,市场预测能力有待提升 。
我国中药材种植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但固定区域种植内容相对简单,导致其市场开发形式存在缺陷 。然而,种植者进入市场时,也缺乏对市场的监测和了解 。他们总是习惯于高市场价值的种植品类,缺乏长远发展的考虑和规划,导致产量有限,甚至出现销售滞销等问题 。但由于品类选择有限,风险防范能力甚至不足,容易流失 。
2我国中药材种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以人员培训为基石,确保技术服务 。
技术是中药材种植的关键支撑手段和基础,因此在进一步优化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扩大人才培养的发展 。一方面要从种植户入手,通过必要的培训、教育和科学种植技术推广,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和认知水平,宣传科学种植和管理的优势和价值,逐步打造一支专业、优质的技术队伍;另一方面,要从职业教育入手,通过与职业学校合作,设置相应的专业和再教育渠道,为学生和农民提供全面的教育渠道 。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让专业人员指导农民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种植,并立即解决相应问题,提升农民抗风险能力 。
2.2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核心,扩大生产规模 。
农户种植模式存在管理难、技术不规范、科学机械化种植实施难、仓储难等问题 。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种植区域呈现人口老龄化特征,难以有效升级种植工艺和技术 。随着中药材加工企业对药材质量要求的提高,发展规模化、合作化生产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通过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种植基地,企业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设备支持,由农户负责栽培种植,既解决了药材的技术、管理、储存、销售等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的供应问题,同时提高了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保证了每一种药材都能溯源,实现了GAP种植理念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了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实现了全过程质量的监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