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分餐制记载 古代有分餐制吗

古代(中国古代有记载)有分餐制吗
来源:光明日报
唐代魏墓壁画《野宴图》(局部)
南唐顾画《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湖南长沙出土的汉代漆食盒 。本文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
用餐制度是中国本土文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
中国古代饮食的变化源于桌椅造型的创新 。
现代意义上的围坐在桌旁吃饭,在宋代开始流行 。
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当下,一个让人纠结的饮食风格问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是继续吃团圆饭,还是吃西餐?
中国传统的聚会,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餐馆,如果他们喜欢中国菜,通常会采取围着桌子吃饭的方式 。隆重热烈的气氛会深深感染每一个和他们共进晚餐的人 。这种亲密无间的吃法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传统,甚至一些金发碧眼的人偶尔也会享受一下美食 。
(一)分餐制是一种地方文化,使用于史前时期 。
这种同在一个盘子里吃饭的方式,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确实不算优秀 。事实上,食人传统的历史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古老,它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 。相反,优秀的分餐制比它更古老,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证据来证明分餐制在中国古代实行了至少300万年 。
在古代,中国人通常坐在地板上吃饭 。他们面前有一个低矮的小吃盒 。箱子上有轻的器皿,重的和大的器皿直接放在垫子外面的地上 。后来,“宴”这个词就是这种古代分餐制的写照 。《后汉书·逸民传》中,隐士洪亮在国子监受教育,回国嫁给孟光,夫妻二人后来迁居吴军(今苏州)做帮工 。每当洪亮下班回来,孟光都会为他准备食物,并把饭盒举在丈夫面前以示尊重 。孟光的梅绮案已经成为一部永恒的夫妻传记 。据《汉书·外齐传》记载:“徐后超去见皇太后,亲自奉案 。”因为菜盒不大也不重,一般只有一个人用,所以女方可以轻松搞定 。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考古材料和绘画材料中看到古代餐饮系统的真实场景 。在汉墓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独享的宴饮场景,却看不到多人围坐、狼吞虎咽的场景 。矮餐桌是为了适应坐在地板上的习惯而设计的 。从战国到汉代,出土了许多物品,其中大部分是木制的,经常用漂亮的漆画装饰 。汉代,食物装在圆形或方形的盒盘中,出土实物和画像石描绘的图像 。
小吃案吃最晚发明于龙山文化时期 。考古发掘了公元前2500年的木箱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食用的木箱 。木平面多为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长约1米,宽约30厘米 。箱子下面三面有木条做的支架,只有15厘米左右高;木箱漆成红色,其中一些画有白色边框图案 。当木箱出土时,它们都被放在死者的棺材前 。箱子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饮用器具,包括杯子、钱包和暖酒用的小桶(声音“A”——编者按) 。在较小的墓葬中,棺前没有木箱,而是像往常一样用50厘米长的木板装酒器 。陶寺还发现了一个形状与木箱相似的木杯,比木箱略小 。杯子上有石刀、猪排或猪蹄、猪肘,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一套厨具 。木杯只有25厘米高,可想而知,当时擅长烹饪的家庭主妇在操作时也必须坐在地上 。汉代时,厨师仍以这种方式工作,出土的许多厨房陶俑都蹲在地上,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厨房桌子,桌子上摆满了新鲜的食物 。
陶寺遗址的发现非常重要 。它不仅将食盒的历史带到了4500年前,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分餐制的起源 。古代餐饮制度的发展与这个小吃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礼制餐饮制度的产物 。当然,最初的分餐制与后来等级森严的文明社会的分餐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从渊源上来说,恐怕很难将其描述为两个不相关的东西 。随着餐饮礼仪的逐渐形成,正式的用餐场合不仅要有非常优雅的餐具,还要有放置餐具的餐盒,于是一人一盒用餐的形式就出现了 。
(二)从分餐制到会餐制,源于桌椅的创新 。
毫无疑问,用餐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它经历了不下3000年的发展 。用餐制度的诞生一般是在唐朝,这种用餐方式的改变是由于桌椅形状的改变 。周、秦、汉、晋时期,在宴席上实行分餐制,吃零食是一个重要原因 。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餐制向分餐制转变的重要契机 。
西晋灭亡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鲜卑、边、羌等民族相继进入中原,并相继建立政权,这是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 。频繁的战争和国家主导民族的变化,使殷周以来中原地区与其密切相关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和礼仪制度一再受到强烈冲击 。正是这种巨大的历史变革,导致了家具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席地而坐的姿势也发生了变化 。常见的跪坐姿势受到了更为放松的吊脚姿势的冲击,促进了高脚座椅的使用和普及 。5世纪至6世纪,新出现的高脚座椅,如束腰凳、方凳、胡床、椅子等 。,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而传统的“不可直立坐着”的要求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