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施舍概括主要内容 高贵的施舍主要内容

贵族施舍的主要内容(贵族施舍概括主要内容)
关于作者:
【加拿大】保罗·布鲁姆,知名认知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耶鲁公开课最受欢迎的教授,TED演讲人 。他的文章经常出现在《纽约时报》杂志、《自然》、《纽约客》、《科学》等出版物上 。他是畅销书《善恶起源·快感:为什么让我们想要停下来,摆脱同理心》的作者 。
疫情之下,当你看到武汉五常医院刘志明院长的妻子,护士长蔡丽萍哭着追着送葬车,不愿让丈夫离开,你的眼睛是不是也流泪了?因为你感受过失去亲人的滋味 。或许,你的亲人还活着,但你一定在书本和网络上看到过他们去世的悲痛 。
这个时候,你把自己当成逝去的人的亲人,感受他们的感受,这是极其可悲的 。

这是一种同理心——情感同理心,定义为——从你认为别人会用的角度亲身体验生活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从别人的角度去感受 。
这种同理心有很多好处 。我们经常用它来欣赏文艺作品 。还能增进亲密感,激发善行 。因为这些好处,人们往往认为共情是绝对好的,永远不会太少,而是越多越好,但如果没有共情,我们或许就能把上述行为做好 。
也就是说,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可以通过充分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进行理性的推理;我们改善亲密关系的原因,可能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注重自己的感受;激发善行的动机也可能受到自己宗教和世界观的影响 。
同理心不等于道德和善良,如果没有同理心,我们可能会做得更好 。
2012年,美国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击事件 。一名20岁的杀人犯枪杀了20名6岁和7岁的儿童 。
20名儿童和6名教师在枪击中丧生
消息传出后,无数人陷入了悲伤的情绪,尤其是那些有同龄孩子的父母 。其中一位母亲与此案无关,无法缓解这样的情绪,坐在咖啡店里一直哭 。她陷入了移情的陷阱 。她想象如果自己的孩子在枪击中丧生,她会有多伤心 。她的正常生活被过度的同理心破坏了 。如果没有同理心,她可以利用自己哭泣的时间,教孩子发生意外时如何保护自己,或者只是陪在孩子身边 。
情感共情有一种典型的聚光灯效应,它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正是这种取向包含了三个致命的缺点:狭隘的专注、偏见和对特定个体的关注 。这三个缺点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愚蠢的判断,对事物的不理智和不公平的对待,对一些重要关系的破坏,凸显人的冷漠和残忍 。
在聚光灯下
一、聚焦狭窄
现在想象你正坐在剧院里看最新的戏剧表演 。主角出现时,聚光灯会聚焦在主角身上,随着主角的表演来回移动 。这时,聚光灯外的舞台一片漆黑,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聚光灯的切换取决于编剧的剧本设定 。就像共情一样,我们只能关注当下的戏剧潮流,看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看不到不能共情或不能共情的人 。
就像往年猖獗的“儿童乞讨”现象一样 。在寒冷的冬天,天空中有小雪空 。当我们看到一个残疾的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沿街乞讨时,我们一定无法控制自己想要帮助的善意 。然而,这样的后果只会助长其背后犯罪团伙的嚣张气焰 。他们会欺骗更多无家可归的孩子,伤害他们的身体,虐待他们 。
乞讨儿童
在范的《四训》中,云谷大师曾经说过,做好事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后果,只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那么你做的就不是好事 。后果不好的好事还能叫好事吗?
二,偏见的存在
人是群居动物,任何人的思想都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 。宗教、政治、习俗,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移情的前提是关注,关注什么取决于我们固有的偏见 。
比起这几天因为战争在叙利亚失去家园的难民,我们更关心的是疫情下日本如何对待中国,因为中日关系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日本侵华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事实 。另一方面,叙利亚与中国从来没有太多关系 。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只会感叹我们的幸运,我们不会也不想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

虽然日本侵华战争以日本投降告终,距离1945年8月15日已经过去了75年,但仍有很多中国人出于对自己民族的同情,想要用暴力解决中日冲突 。同理心让人们更加关爱自己的亲人和亲人,他们所遭受的伤害可能会刺激我们的暴力,让我们残忍地对待他人 。就像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我们无法忍受看到亲人的痛苦,把产生的同理心“回馈”给可能是对的医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