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普通高考后的盲人毕业生:技术进步下 就业可以有更多可能性( 二 )


既然选择了参加普通高考,为何还要选择视障群体的传统专业针灸推拿呢?杨文举这个矛盾的选择,主要还是出于对未来就业前景的考虑:所以他将针灸推拿作为第一志愿,其次才是自己喜爱的汉语言文学。
按摩是视障人士的传统职业选择,盲文出版社有配套的教材,教学体系相对成熟,就业也稳定,但针灸推拿其实并不是杨文举最想学习的专业。
相比针灸推拿,杨文举更喜欢写作和辩论,他说:“文字类的工作不用担心有没有人要自己,能写出东西就行。”但是,从求稳的角度考虑,他不会优先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除了汉语言文学,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也被他纳入了考虑范围。杨文举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软件开发一类的工作就业势头很好,但他目前报考的顾虑在于,这些专业在学习上可能存在困难:由于电脑端的某些软件无法与视障群体的读屏软件兼容和适配,相关操作对于他们来说仍存在障碍。
技术早已经缩小了视障人士的差距
杨文举对专业的迷茫和未来的隐忧,作为过来人的何得逵也曾有过,但在毕业后的一年里做出各种尝试后,现在的何得逵多了几分信心和笃定。
去年,何得逵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的音乐学专业。在毕业后的一年里,他换过两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与残联合作的就业基地,主要参与文艺演出表演和活动策划。就业基地很大,给残疾人提供了很多岗位。工作期间,何得逵参与策划了一些关于助盲和无障碍观念倡导的活动项目。
今年3月,他辞职回到老家贵阳,在一家教育机构担任课程咨询顾问,每天负责给家长打电话,日工作量在200通电话左右。目前,他已辞去这份工作,正在面试苹果公司的技术服务顾问。
何得逵告诉北青-北京头条采访人员,在求职时身边的视障朋友都更倾向于选择已聘用过视障人士的企业,比如苹果、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此外,全国各地的残疾人就业基地也会帮助当地的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但目前为视障人士提供的选择较少,仍局限于盲人按摩。
“眼睛都看不见了,还出来干嘛呀?”何得逵生活中会偶尔听到这样的声音。
拄着盲杖过马路时,路人常常以为他需要帮助,好心过来搀扶。但何得逵说:“我有独自出行的能力,其实不需要帮助,但别人还以为我在客套,有时会被直接拉着走。”目前社会上对于视障群体的普遍认知仍局限于:盲人只能按摩、出门需要他人搀扶、与人沟通有障碍等,而更多的像何得逵一样在主流职场工作,能独自出行的视障群体还没有被看到。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未能成功入住酒店的经历。当时酒店方出于安全考量,以他有视力障碍为由,拒绝办理入住。何得逵理解酒店方是在做风险把控,但自己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酒店拒绝自己入住没有法律依据。在多次尝试沟通未果以后,他寻求了法律援助,并寻找媒体报道此事,希望能引发社会关注视障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和需求。
何得逵认为,要想视障群体更多地被了解,就需要更多的视障者走出社会、走向大众的视野。除了走向主流职场,视障者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让网友了解视障者独立出行的过程、使用手机的方式等。此外,各类社会组织也应当多开展志愿者带领视障者游园、跑步等公益活动,让这个群体被更多的看到和了解。
何得逵是勇敢的,他主动地探索主流职场的工作。在上大学的时候,何得逵就意识到未来可能不会从事音乐的相关工作。
后来,他面试了十几家企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HR。虽然企业聘用残疾人有残保金、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但企业方仍然有很多顾虑:有些企业担心视障人士的安全问题产生用工争议,有些企业的办公系统和视障者的读屏软件不兼容,还有一些直接以视力障碍为由拒绝招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何得逵发现这些所谓的顾虑都是多余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