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高校“刷脸”的隐私困境:130多家双一流、4000多万张脸亟需保护( 二 )


表3:“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教学行政管理类场景下应用人脸识别的情况
人脸识别|高校“刷脸”的隐私困境:130多家双一流、4000多万张脸亟需保护
文章图片
安全管理类场景也是高校应用人脸识别的常见场合,有38所高校运用人脸识别设备进行防疫红外测温,有35所高校运用人脸识别设备进行安防监控(参见表4) 。
表4:“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安全管理类场景下应用人脸识别的情况
人脸识别|高校“刷脸”的隐私困境:130多家双一流、4000多万张脸亟需保护
文章图片
生活支付类场景是高校应用人脸识别相对较少的场景,但有11所高校已经在食堂部署了刷脸支付设备,亦有少数高校将人脸识别应用于售货机、快递柜、储物柜甚至垃圾分类等场景(参见表5) 。
表5:“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生活支付类场景下应用人脸识别的情况
人脸识别|高校“刷脸”的隐私困境:130多家双一流、4000多万张脸亟需保护
文章图片
多数高校存在强制刷脸,具体强制方式不一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有111所高校引入了人脸识别,其中有54所高校存在强制使用人脸识别的现象,占比48.65%;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共有135所高校引入了人脸识别,其中有106所高校存在强制使用人脸识别的现象,占比78.52% 。
表6:新冠疫情发生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强制使用人脸识别的情况
人脸识别|高校“刷脸”的隐私困境:130多家双一流、4000多万张脸亟需保护
文章图片
表7:新冠疫情发生后“双一流”建设高校强制使用人脸识别的情况
人脸识别|高校“刷脸”的隐私困境:130多家双一流、4000多万张脸亟需保护
文章图片
高校对人脸识别的强制使用具体表现为以下情形:(1)要求学生必须录入人脸信息 。例如兰州大学要求“全校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务必按要求于2019年10月30日前完成采集(之前已经录过人脸照片的2018级本科生可不再录入)” 。[3]
人脸识别|高校“刷脸”的隐私困境:130多家双一流、4000多万张脸亟需保护
文章图片
(2)直接从其他照片库导入人脸信息,径行用于人脸识别 。例如北京大学表示:“为了减少对广大师生的干扰,目前‘刷脸入校’系统使用的初始照片是师生员工的校园卡照片 。”[4]
人脸识别|高校“刷脸”的隐私困境:130多家双一流、4000多万张脸亟需保护
文章图片
(3)将人脸识别作为必经通道、必办手续的唯一验证方式 。例如首都师范大学发布通知称“从本次报到起系统改为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验证,研究生须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由本人携带校园卡及学生证在校本部图书馆二层、北校区图书馆一层刷卡报到、在学生证上加盖注册印章 。”[5]
人脸识别|高校“刷脸”的隐私困境:130多家双一流、4000多万张脸亟需保护
文章图片
(4)在公共场所针对不特定人设置人脸识别设备 。例如不少高校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头、含人脸识别功能的红外测温设备,这将使得未注册人脸识别的师生也会被人脸识别设备捕获分析 。此外,部分人脸识别闸机可以远距离识别人脸,使得路过的不特定对象也会为闸机所捕获,甚至被存储,引发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即披露过刷脸距离的问题 。[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