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让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一线探索】
“双减”政策出台后 , 校外教育机构的“非理性”补课之路阻断了 , 学校教育的主体责任被进一步明确下来 。 作为小学校长 , 我深切地感到 , 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上 。
“双减”之下 , 孩子们上学更积极了
开学第一周 , 很多学校的孩子们都满怀期待地来到校园 , 因为他们知道 , 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以前没有过的校本课程可供选择了 。 以我们学校为例 , 在小学一年级 , 我们开设同伴交往课程“很高兴认识你” , 四年级开设校园生活课程“小菜园守护神” , 五年级的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上新了 , 班级》 , 六年级开设历史课程《开“史”了》 , 这样的学习不再把孩子局限在教材与学科中 , 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交往、游戏、做项目、完成任务、布置展区等等 , 这样的学校生活是孩子们特别喜欢、人人都能参与的 。 而这样的学习 , 过去因为耗时长在学校中的开展会受影响 , 孩子们还要回家去当作作业完成 。 现在 , 课后服务时间里 , 孩子们可以或独立 , 或合作 , 继续完成学习 。 告别独自在家、生活作息不规律的暑假 , 这对很多孩子们来说 , 是件开心的事情 。
新学期 , 北京市教委出台了落实“双减”升级版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意见 , 学校生活会带来如下变化:
延迟入校时间 , 保障每个孩子充足的睡眠和吃好早饭 。
从开学第一周来看 , 孩子们的入校时间集中在8:00—8:20之间 , 比过去晚了20~30分钟 , 这与小孩子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较好的同步 , 降低了小学生开学时间调试的难度 。
体育运动每天1小时 , 实现了学校学生不管是否当日有体育课 , 都有户外运动1小时的时间保障 。
体育运动分别设置在上下午 , 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舒展和调试 , 不出现因为下午在校时间过长 , 身体出现疲乏的状态 。
小学生特别好动 , 天性使然 。 顺应天性的学校生活 , 就是遵循了教育和成长的基本规律 , 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 。
给课后服务一个新的定位 , 保障新时段实现新的教育价值 。
我们把课后服务时段定位为“儿童自我发展时段” , 并延长至2.5小时 。 期间 , 三个时段的课程设计 , 为孩子提供了完成作业、参与社团活动、体育运动等更科学、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 学生在校学习与在家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环境、氛围、资源 。 所以 , 我们提出了自主、互助、个别化三个建议 , 推动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 同时也提倡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 , 相互成就 , 在此基础上 , 让教师个别化辅导更有针对性 。
从第一周的反馈与统计来看 , 这样的课后服务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 , 参与率达到94.4% 。
“双减”之下 , 教师们急需建立新的平衡
从教师群体来看 , 最大的变化主要是以下三点:
工作时间的延长 , 工作量的增加 , 工作责任的累加 。
因为学生作业辅导与个别化教育成为所有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 , 教师个人生活与学校工作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 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去自我调适 , 建立新的平衡 。
教师对作业的研究也成为不能回避的课题 。 过去 , 减负的要求是减少作业量 , 确实存在一些老师只做表面文章 , 一“减”了之 。 于是 , 家长们自己行动起来 , 课上缺了 , 课下补 。 当前 , “双减”之下 , 学生作业辅导与教学质量都由教师来扛 , 由此 , 对教师布置作业的合理性、科学性的问题就会直接摆到每个教师面前 , 会倒逼教师重新审视作业设计与儿童发展的匹配度的问题 。 靠延长作业时间、大量机械练习提高考试成绩的教育陋习在双减形势下 , 真的无处遁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