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寝|“东北小清华”霸道查寝背后:职校学生是咋上学的( 四 )


龙职院2017年起开展了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班 。该校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周延昌2020年在对此项目的一篇总结中提到:学校教师理论比较强,但是实操能力较一线师傅有所欠缺;而企业师傅一线操作经验丰富,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理论和实操都强的教师数量偏少,无法形成规模 。
孙诚说,中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是,这里既汇集了中高考分流的学生,也有着被本科院校、普通高中拦在门外的老师 。师生双方都带着一种不情愿的情绪来到职业院校 。而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极少有对于职教教师的专门培养,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对于老师技能和素养的要求是不同的 。在龙职院,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在普通高校读完本科或研究生后直接到学校工作,不了解产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实操经验 。
王晓典说,实际上,要培养一位没有实操经验的教师掌握一线技能,要远远比教会一名企业人员如何教学的成本更高 。此外,在职业院校,专业随产业而动也会有滞后性 。
职业院校还有着相当比例的编制外工作人员,不享受财政拨款,而本科院校教师编制足够,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2014年,中国高等本科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事业费支出18576元,是高职高专学校约1.89 倍;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部分教育经费支出为 8932元,是高职高专学校的约2.05倍 。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晋升通道也有差别 。在黑龙江,职业院校教师评高级职称的比例26%左右,本科院校这一比例为50%左右,这些因素都造成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
流水线式的实习
亟待升级的职业教育
龙职院实行的是“2+1”的培养模式,即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张立记得,大二下学期结束后,各家来招聘的企业先将招聘信息发给辅导员,辅导员再将信息发给学生 。当年,供张立所在专业选择的企业有二三十家 。他挑选了杭州一家制造新能源汽车散热部件企业 。看上去不错,工资也挺高 。等到实习,他才发现“上当受骗”了,这就是一个电子厂,他每天的任务是给电磁阀的线圈焊接电路板 。
在工厂里,每天的工作从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8点结束,中午和晚上各有40分钟吃饭时间,上下午各有10分钟休息,其余时间都要不间断工作 。每天他要焊接1500个电路板,平均下来二十多秒完成一个 。焊完后,他要自己检查一遍 。如果发现产品不合格,就要挑出来,贴上不良品标签,避免产品往下流转 。
生产一线的要求都很严格 。张立参与的项目有三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十来个人,每条生产线配有一个班组长 。每焊接完五六十个电路板,他就要拿给下一环节的同事检查 。这一检查环节会更细致,如果发现批量不良品,班组长就会立刻叫停生产线,倒查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先看能否对产品补救,之后会张贴通报批评 。第二天晨会,班组长还会严厉地提及此事 。如果批量不良品在终端被查出,月底还会扣绩效工资 。每个周末都要加班,工作时长和平时一样 。
虽然这家企业的实习报酬还可以,算上加班费,张立每个月都能拿到六七千元 。但这样的工作还是令他感觉枯燥,学校学的东西也几乎用不到 。最开始,他每焊接完一个电路板会检查十几秒,大约一个月后,他已经练就了用耳朵辨别焊接好坏的能力 。“如果焊接过程中,声音不是那么平顺,有刺耳的声音,就可能焊坏了 。”
张立和汽车配件企业签订的实习合同为一年,实习完可以留在那里工作 。“工厂也缺人,怕我们走,但留在那里就是廉价劳动力” 。但在按学校的规定实习满半年后,张立和同学们就相继离开了那家企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