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家委会变“后援会”,症结在哪儿?

短评
近期 , 某中学家委会以为教室安装空调为由 , 强制家长“众筹”购买校方指定空调的事情引发舆论热议 。
搜索一下 , 新闻报道中与家委会有关的热点话题还真不少 。
“之前教师节 , 家委会说给老师们买礼物 , 每个人收了200块” , 在部分家委会里 , “众筹”已然成为标配 。 而众筹来的资金除了用于购买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外 , 还被用来支付各种活动费用、教室保洁费用、购买礼物等 。 另据网友介绍 , 部分家委会还存在“控评”现象 , 某家长对家委会统一购买的书籍的质量提出了质疑 , 马上就会在群里遭到众多家长的质问……
人们困惑:众筹、送礼、控评……现在家委会莫非成“后援会”了吗?
家委会当然不应该是“后援会” 。
不能忘了建设家委会的“初心” 。 建设家委会的“初心”是什么?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 家委会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职责 , 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 。 2015年10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则明确 , “中小学幼儿园要将家委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 , 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 , 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任务 。 ”
按照上述规定 , 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 , 做学校教育活动的监督者和护航者 , 在家校之间发挥沟通“纽带”作用 , 理应是家委会的基本功能 。
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乱象显示 , 家委会在实际运作中常常违背了初衷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一方面 , “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等职责缺乏清晰定义 , 另一方面 , 建设家委会的流程比较随意 。 特别是在家委会成员的遴选中 , 看重的不是家长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平 , 而是家长的所谓“资源”和“人脉” , 相关制度建设也往往流于形式 , 导致家委会在履职过程中无法可依 , 也无据可查 。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 目前家委会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要么形同虚设 , 要么就像媒体所披露的那样 , 名为家委会 , 实际成为了“后援会” 。
如何让“家委会”回归初心?
清晰界定职责至关重要 。 据专家介绍 , 国外的家委会作用很大 , 不仅能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 , 还有权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进行监督和评议 。 遇上重大问题 , 如果学校的做法是错误的 , 家委会也能够大胆提出反对意见 。 这些做法是否可以借鉴?
其次 , 还要注意通过制定家委会章程 , 让家委会遴选成员、履行职责以及监督主要负责人等工作制度化 , 从而防止家委会的职能发生异化 。
【作用|家委会变“后援会”,症结在哪儿?】学校和教育部门也要对家委会的工作真正重视起来 。 为此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家校沟通机制 , 通过各种形式 , 增强各方的交流互信 , 让家委会的“纽带”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 以此帮助学校发展和促进学生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