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构建生态文明学科体系

【建设|创新构建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学科是大学凝聚方向、汇聚人才、创新科技的平台 , 一所大学学科及学科体系的生成、构建与发展 , 体现了学校的传统特色、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
近年来 , 南京林业大学秉承“固本强基 , 交叉融合 , 拓展延伸”的学科建设思路 , 紧密围绕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需求 , 对学校学科建设体系进行了整体设计、战略规划 , 着力建设以林业学科为基础、以林业为重要研究内容的生态文明学科体系 , 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 学校林业工程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 林业工程、林学两个学科被评为A+学科 , 风景园林学科被评为A-学科 , A+学科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2位;动植物学、工程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学科排名全球前1% 。
构建生态文明学科体系 拓展学科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
在新时代背景下 , 随着环境、人口、自然资源等问题日益突出 , 林业行业功能定位发生转变 , 生态文明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 林业学科建设如何顺应时代潮流 , 回应中国问题 , 提出中国方案 , 这是农林院校必须思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
面对“双一流”建设呈现的多样化教育发展生态 , 南京林大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林业行业功能定位转变 , 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为引领 , 把办学定位由“行业特色型”转向“学科特色型” , 把林业学科体系拓展至以林业学科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学科体系 。 办学定位的转变 , 不仅是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提质增效的实践诉求 , 也是“双一流”建设时期顺应知识生产方式转变升级的决策需要 。 构建“林基生态文明学科体系”更是“双一流”林业行业高校在响应和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中的主动应对 。
林基生态文明学科体系主要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交叉融合建设而成 ,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和阐释:一是理念上 , 强调尊重自然 , 人与自然和谐共荣 , 倡导生态理性和系统谋划;二是目标上 , 助推“美丽中国”落地扎根 , 追求人的物质性、精神性、制度性福利的不断提升 , 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权益不断增进;三是结构上 , 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思路 , 确立“主干学科—基础学科—支撑学科—新兴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引领的三级学科体系”的学科生态结构 , 林业工程、林学是学校学科建设体系中的主干 , 其他的涉林学科和非林学科是依附于主干上的侧枝和树叶 , 主干学科、基础学科、支撑学科、新兴学科协调发展 , 共同支撑林基生态文明学科体系 , 增强和提升学科内在发展动能;四是领域上 , 以林业学科为核心 , 进一步扩大生态服务面向 , 全面激活“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命脉 , 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度 。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 促进学科建设转型升级
学校打破固有的学科边界和专业壁垒 , 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深度交叉融合 , 积极推进新农(林)学科建设 。
一是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 加强新兴学科建设 。 成立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智库、碳中和研究院、新兴交叉技术相关研究院等新型研究机构 , 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新兴学科发展 。 二是按照新农科建设要求 , 对现有涉林学科进行升级改造 。 顺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 , 运用生物、信息、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涉林学科 , 或借助智能科学开拓学科方向 , 促进相关学科与最新技术相融合 , 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 改造原有学科知识体系 , 更新学科生态结构 , 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搭建桥梁 , 整体提升学科竞争力和建设水平 , 使原有学科转变为能适应现代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新学科 。 三是根据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建设规划 , 促进非林学科特色发展 。 学校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 , 以林业工程、林学为龙头 , 以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为支撑 , 通过固本、强基、渗透、融合等方式 , 引导非林学科紧密联系涉林学科的优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使命进行发展 。 如土木工程学科要以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为特色 , 食品学科要以林下食品生产和林业食品加工为特色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