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如何跨越小升初( 二 )


【支招】 做好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衔接 。
【案例】初一的地理课上 , 小强又“放飞自我”了 。 上课时 , 老师要求课堂笔记要序号化 , 小强随意地画了几笔 。 他心想 , 反正是副课 , 学不好也无所谓 。 当晚 , 因为没有认真听讲和记笔记 , 小强实在想不起来课堂都讲了什么 , 作业格式又是什么 , 犯起了难 。
谢南燕:在小学的基础上 , 初中增加了政治、地理、历史、生物等科目 。 大部分孩子容易走两个极端 , 认为政治、历史需要死记硬背 , 地理、生物很难学 。 小升初衔接要做好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衔接 。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而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远期的方向转化 。 初中生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 , 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 , 家长和教师要因势利导帮他们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 。 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做笔记、做作业等内容 , 小学重在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 , 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 学习能力衔接 , 即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 。 根据这一特点 , 教师在课堂上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
值得提醒的是 , 政史地生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 , 趣味与知识并重 , 课堂上给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 将教学任务进行分解 , 每节课内容设计不宜过多 。 对于重点知识的突破 , 应由简到难、递进式推进 , 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郭凤:除了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导致学生在学习上适应困难 , 大家还忽视了小升初在学科体系、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评分标准等方面的衔接 。 各种版本的教材 , 初中教材和小学教材体系框架上始终存在差异 。 作为受教育对象 , 学生更是被动的接受方 , 适应快慢基本靠小学的基础和个人的悟性 。 如果在这两方面都薄弱 , 却依然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案 , 那在初中的学习就会举步维艰 。
我建议 , 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 接纳他们在学业上的差异 , 关注他们的优势方面并给予肯定 , 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 同时 , 要对初中的学业特点、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方面做必要的说明和澄清 ,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 唤起学生对初中学习的兴趣 。 此外 , 教师要多元评价学生 , 不要将学生分类对比 , 让学生看到自己更多的潜能部分 , 相信自己具有能力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
谢南燕:值得提醒的是 , 许多家长对于考试分数的认知 , 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 成绩一旦低于九十分 , 就开始怀疑孩子学得不好 , 甚至怀疑老师 。 对于家长来说 , 要避免过度焦虑 , 加强家校沟通 , 相信老师 , 不要急于购买教辅资料 , 避免让孩子进入知识误区 。
3.同伴关系是孩子情绪的主要来源
【困扰】 原有人际圈打破 , 人际融入困难 。
【支招】 以积极方式引起好感 , 被新集体悦纳 。
【案例】小蓝比较内向 , 小学的好朋友都没和她分到一个班 。 放学时 , 她看到昔日的好朋友和新同学走在一起有说有笑 , 心里很不是滋味 。 她勉强跟在旁边 , 听他们聊天自己也插不上话 , 感觉自己很多余 。
郭凤: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非常重视同伴关系和来自于他人的评价 。 升入初中重新分班后 , 原有的人际圈子被打破了 , 每个同学都要在新集体中和新同学建立关系 。 有的同学表现出被动、退缩、融入困难;有的同学表现过于积极而四处碰壁;还有的同学极度讨好却收效甚微 。 顺利融入集体 , 迅速交到新朋友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 。 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新生适应的重要因素 。 有的学生会因为对某个老师的偏见 , 而放弃某个学科的学习 , 不能和老师进行良性沟通 , 出现青春期特有的对权威的挑战和叛逆 , 这也给初中生活埋下很大的隐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