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雨|用词不准,文气不足?送你一块文笔磨刀石


成雨|用词不准,文气不足?送你一块文笔磨刀石
文章图片
Photo by Dziana Hasanbekava

本文为新闻专业期刊《新闻与写作》专栏文章 , 2021年第9期
文 | 叶伟民
写作要练笔 , 这是常识 , 但练什么 , 却无甚共识 。 有人练词 , 有人练句 , 还有人整篇抄文章 , 恨不得背下来 。 总之 , 看起来很忙 , 细想却似是而非 。 像大考前焦虑的刷题党 , 用战术上的勤奋 , 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
我曾有个实习生 , 我们说什么文章好 , 他就一字不落抄一遍 , 很用心的样子 。 不过最后还是不会写 。 和背了几千词汇 , 见了老外还是张不开嘴的“哑巴党”一样 。
原因不复杂 , 因为人家写得再好 , 只是他的此时此刻 , 而非你的彼时彼刻 。 啥意思呢?李商隐某天心里堵得慌 , 出去兜风 。 见晚景壮丽 , 有了“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的佳句 。 看似人叹景衰 , 实哀晚唐国运 。 一千多年后 , 你用圆珠笔开开心心抄了十遍 , 除顺带练下书法外 , 对笔力提升实在有限 。
这自然是极端例子 , 仅说明练习效率的重要 。 多读多写总不会错 , 但不是笔杆子动了就算 。 练笔像磨刀 , 石和刃配合到位 , 才能火花迸裂 , 寒光逼人 。
“一定要找到这个词” 不弄清好文笔的本质 , 自然不知道练什么 。 加上各种想当然的标准横生 , “文笔”二字 , 谈得越多面目越模糊 。 于是问题来了 , 词汇党狂秀生僻字 , 修辞派堆一公里长的排比 , 句式粉大玩套娃从句……作者沾沾自喜 , 读者饱受折磨 , 还混淆了真正的美 。
这可谓舍近求远了 , 舍本真之“近” , 求花式之“远” 。 什么是好的语言?什么是差的语言?中外作家的意见高度一致 , 那就是准确 。
“一目了然 , 这是才情卓越的特权 。 ”福楼拜如此教莫泊桑写作要领 。 后者拜师前 , 已有不少作品 , 却自觉寻常乏味又无处突破 。 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 是你功夫还不到家 。
“那怎样才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问 。 福楼拜既没有拿出神功秘笈 , 也没有打通其任督二脉 , 只让他去看马车 。 莫泊桑看了好几天 , 一天比一天捕捉细致精准 , 终悟出了点东西 。
这点东西 , 除了一沙一世界这类道理外 , 还有福楼拜的“一字说”——“你所要表达的 , 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 , 一个动词或一个形容词 , 因此你得寻找 , 务必找到它 , 决不要来个差不多 , 别用戏法来蒙混 , 逃避困难只会更困难 , 你一定要找到这个词 。 ”
这个心法影响了后世众多作家 , 包括中国的木心 。 他有新的理解:“‘唯一恰当的词’ , 有两重心意:一 , 要最准确的 。 二 , 要最美妙的 。 准确而不美妙 , 不取 , 美妙而不准确 , 亦不取 。 ”
木心将这寻找的过程视作写作的幸福 。 苦思冥想 , 左顾右盼——来了 , 这个词会自动跳出来 , 争先恐后 , 跳满一桌子 , 一个比一个准确 , 一个比一个美妙 。
如果文笔有百炼成钢的基本功 , 那一定是“准确” 。 作家毕飞宇在评水浒时多次提到这一点:“小说语言第一需要的是准确 。 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 , 准确是美的 , 它可以唤起审美 。 ”

成雨|用词不准,文气不足?送你一块文笔磨刀石
文章图片
准确而美妙的词会跳满一桌子
人人心中所有 , 而笔下所无 明确了文学语言的要务 , 那一个劲儿地练准头就行了吧?没那么简单 。 机械理解概念 , 会成为概念的囚徒 。 电器说明书准确吗?商务合同准确吗?都不赖 , 就是不美 。 或者说 , 字义之准 , 不等同于文气之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