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论文被录用的标准,毫无疑问是学术第一、质量优先。( 二 )


期刊编辑初审稿件 , 重点审查论文的学科范围和形式标准 , 判断论文能否进入学术审查环节 。 如果形式不规范完整则不能送达相关专家审稿 , 得不到审稿人的修改建议 , 当然也就不能录用发表 。
同时 , 尽管专家审稿的重点是审查学术性内容 , 但一些形式上的缺陷 , 如层次不分明、逻辑不清晰、论述不正确、论证不严密等 , 也会引起审稿人的反感或怀疑 , 致使审稿人给出比较差甚至是否定的意见 。
因为论文完成的精细程度 , 直接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 。 一个严谨的学者在科学研究中的治学态度和作风 , 同样也都是很严谨的 , 从而其科学研究结果和展现形式也会是一丝不苟的 。
在科技论文的审查中 , 无论是编辑还是审稿专家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评价标准 。 我们应当重视在论文审查中的一些“潜规则” , 即评价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形式标准 。
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技巧使科学研究的真实水平得到充分表现:
一是增强论文题目的准确性和吸引力 。
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眼睛” , 审稿人和读者通过题目就可以直观地判断出整篇论文将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该论文的性质 。
二是详细标明作者及其单位信息 。
作者群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高度 , 作者的合作度则反映了群体智力的发挥程度'从而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 。
三是说明基金项目情况 。
国家和社团常常通过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来引导科学研究的方向 , 从基金的级别也可以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 。
四是注重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 。
过去的研究成果是今天研究工作的基础 , 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研究选题的前沿性和研究成果的水平 , 一般的判断标准是文献引用的充分广泛性、新旧程度、引用层次等 。
五是提升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水平 。
学术论文应该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 , 注重形式表达的规范化 , 使内容和形式相一致 , 避免因形式上的表达不当而影响编辑或审稿专家对内容的评价 。
当然 , 也有人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评价标准对论文进行过度包装 。 过度包装的论文同样会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 , 甚至影响作者声誉 。
简单来说 , 从形式上判断过度包装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在标题中不恰当地使用“研究” 。 对于一般技术性和应用性论文 , 明显是画蛇添足 。
二是在作者署名中加入名师大家 。 该名师大家与第一作者既不是一个单位 , 又没有合作课题项目 , 或者该论文研究方向并不是其主要研究方向 。
三是挂靠基金项目 。 从基金项目的名称和项目号就可以判断该项目是否结题以及与论文研究方向是否一致 , 这一点审稿专家更加关注 。
四是文献引用崇洋媚外 。 一篇中文论文通篇引用外文文献 , 非但没有凸显出论文的水平 , 同时也说明了作者对中文文献的不了解和不重视 。
03、用些点子
——加工论文的基本策略
在论文投稿之前 , 花点功夫研究自己的投稿对象是避免碰壁的最好方法 。 如果判断准确 , 论文正好对期刊的“胃口” , 则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
首先 , 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 , 使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表达形式符合投稿期刊一贯风格;然后 , 要研究什么样的期刊刊用什么类型的论文 , 从期刊的征稿简则和发表的论文中可以找到答案;最后 , 根据不同期刊的风格对论文进行针对性地加工 , 再分别投向对应的期刊 。
为此 , 对作者投稿应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