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我不是笨小孩”

“我不是这块料儿”“他是差生”“数学太难了 , 我根本搞不定”……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大脑具有固定型和成长型两种思维模式 , 即使同样的结果 , 由于个人具有的思维模式不同 , 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 “沿途风景”也是各不相同 。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似珍珠一样闪闪发光 , 防止“笨小孩”的出现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把学生成长过程拿过来进行“变焦”(从关注天分到鼓励进步的转变)研究 , 开展专门针对小学生的校本课程——“成长型思维” 。
打破“固定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天才都是天生的 , 遇到困难无能为力 , 为了保持“优秀”甚至放弃尝试可能令自己失败的机会;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困难、挫折是使自己不断强大的阶梯 , 大脑犹如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变得更加发达 。 为了彻底瓦解学生已经形成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 学校经过反复实践 , 确定了“思维模式”“什么是智商”“健脑行动”“成长型思维”等教学单元 , 共16课时 。 内容包括“我做不了”“你的思维模式”“记忆术”“智力标签的‘危险’”“多元智能”“挑战刻板印象”“我的思维我做主”“尝试和验证”“脑力加油站”“发挥创意”“思维大不同”“学习密码”“婴儿喜欢挑战”“如何反馈”“从错误中学习”“印第安人的帐篷”等 。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 教师让学生经历“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样)”三个过程 , 以活动课程为载体 , 对五年级以上的学生施加影响 。 既然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训练 , 教师需要暂时放弃“权威”角色 , 作为活动课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伴奏者 , 充分利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视频赏析”“戏剧表演”“记忆术训练”“创客空间”“撕标签”“制作海报”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 。
“大脑如肌肉 , 练起来!”
【过程|“我不是笨小孩”】通过观看视频“Growing your mind” , 教师开展小组头脑风暴活动 , 学生需要从教师准备的一堆卡纸中找到形容“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语句 。 语句用英语表述 , 本身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 作为观察者的教师不仅要看学生说出来的 , 还要看学生实际表现出来的 。 语句内容如“我天生不是这块料”“这个太简单了 , 我可以毫不费力就能获得优秀”“只要我坚持 , 就能学好”“虽然很简单 , 但是从中我还可以学到其他的东西”等 。
学生讨论每个语句的描述 , 对比自己的现实情况分析利弊 , 然后记录下来 。 他们集思广益、纷纷发言 , 随着语句被分成两类 , 每个小组也完成了一个大大的海报 。 经过头脑风暴的训练 , 有的学生发现:“原来我的思维是固定型 , 太可怕了 , 我明白为什么我不敢挑战了 , 因为我怕别人说我‘不行’ 。 今天我知道了 , 不行没关系 , 我可以努力变得行 。 ”
“印第安人的帐篷”搭起来
经过一学期对学生原有信念进行“瓦解” , 许多学生改变了看待困难的角度 。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 。 戏剧表演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 要求“演员”不断突破自我 , 融入戏剧角色 。 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面临诸多困难 , 教师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思维模式 , 还可以考验学生是否运用该模式去解决问题 。
“印第安人的帐篷”是一种隐喻 , 就是通常说的“故事屋” 。 印第安人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 , 如“印第安人的诞生”“驼鹿神”“哈依柯瓦”等 , 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将这些故事拿过来进行改编并搬上舞台 。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后广泛涉猎异域文化 , 这也是磨炼学生意志的方式 , 能够帮助学生在搜索信息、阅览故事、模仿人物、制作道具、舞台表演等过程中运用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