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我不是笨小孩”( 二 )


除了“印第安人的帐篷” , 课程的其他环节也让学生收获颇丰:“脑力加油站”让学生知道睡眠的重要性 , 了解如何合理饮食;“多元智能”让学生不再为唱不好歌而沮丧 , 不再为体育成绩太差而悔恨 , 帮助学生掌握了诸多技能;“记忆术”帮助学生通过记忆宫殿、记忆编码等手段 , 把一系列不容易记忆的内容记得滚瓜烂熟……最重要的是 , 学生学会了看待困难和挫折的正确角度:“我虽然还不够出色 , 但是只要愿意努力 , 我的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 ”
换个角度 , 世界很精彩
学生都喜欢“成长型思维”课程 , 因为在这里没有失败者 , 也没有绝对的成功者 。 评判一个学生的成就从来不是看成绩 , 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态度、理解、知识、技能和习惯 , 这与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相似 , 但也不完全相同 。 比如“态度”方面 , 教师会考察学生是否永不言弃 , 是否愿意做问题解决者;又比如“理解”方面 , 教师要考察学生是否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我 , 是否具备成长和发展潜力等 。 教师还学习使用“KWL表” , 即“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已经学到了什么” , 这个表格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而设计的 , 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一种通用工具 , 可以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萌芽生长出新的经验 。
“成长型思维”课程不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 , 汲取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 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课程内容 。 在实际教学时 , 教师努力创造利于学生自主体验、小组合作、发现探究、分享质疑的学习环境 , 与英语、数学、语文等学科联系 , 综合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应补齐这门课 , 以便全面认识自己的大脑结构 , 通过各种训练活动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 , 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9月22日第7版
作者:姚丽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