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控制学科规模释放高校内涵发展决心

【布局|控制学科规模释放高校内涵发展决心】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 也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启动之年 。 随着秋季新学期开启 , 不少高校都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 , 部署安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已经有超过70所高校在各自学校官网报道中宣布着手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 其中 , 清华大学提出了包括“控制学科规模、持续扩大文科影响力”等在内的十点要求 , 引起了各大媒体和学术界普遍热议 。
从高校学科建设的生态系统构建角度来看 , 清华大学的文科建设思路 , 深刻反映出当前国内高校学科建设正逐渐回归理性 , 正在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追求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学科建设模式转换 , 是在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新时代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扎实举措 。
从“双一流”建设实践来看 , 各高校都在积极围绕一流学科布局与整体学科提升 , 努力完成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任务 。 很多高校在进入第一轮“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后 , 一直持续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 , 提升教学科研质量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也是想持续保持在“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中的位置 。
例如 , 北京大学强调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 , 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厦门大学强调 , 将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治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强调要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 , 按照优先发展学科、基础保障学科、重点支撑学科、特色建设学科四个层次 , 统筹推进学校学科分层分类建设工作 。
高校要实现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目标 , 关键在于做好一流学科建设 , 以大师云集、英才辈出、成果卓著、贡献突出实现一流声誉的内涵 , 在学科布局上强化特色、巩固优势、夯实基础、培育增长 , 实现学科分类建设与评价 。 关于优化学科布局 , 近期各高校纷纷自行撤销一批博士硕士学位点 , 或者发布学科建设预警可谓最好的例证 。 客观反映出高校的学科建设正在从“重规模数量扩张”逐渐回归到“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 因此 , 高等教育未来的建设方向将更看重一流学科对大学整体发展的带动作用 , 淡化身份 , 聚焦学科发展水平和质量 。
众所周知 , 学科建设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积累 ,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投入和奉献 。 因此 , 在优化学科布局的过程中 , 高校应全面分析不同学科发展态势 , 敏锐把握学科发展方向 , 着眼于学科建设生态体系 , 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 , 充分认识和考虑学科间的相互有机联系与支撑 。 完善学科新增与退出机制 , 力戒学科布局和调整的“简单化、主观化、行政化、随意化和人为化” 。
高校在制定新一轮“双一流”入选标准时 , 要聚焦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 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 要面向国家、时代的需要 , 面向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 处理好学科水平与学校实力、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国内评价与国际评价、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急需学科与一般学科的关系 。 高校既要以学科水平为基础 , 还要综合考虑学校整体学科生态体系 , 突出人才培养质量 , 向符合国家重大战略的学科给予优先支持 , 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紧密衔接 , 加快建设对接区域传统优势产业 , 以及先进制造、生态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 。
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不应再走传统意义上“资源依赖”的路径 , 而应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事制度改革等关键环节大胆改革创新 , 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 , 产生资源投入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 , 从而有效赋能大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