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高校专业认证筹备工作的核心是什么?专家的建议是……

本文_原题《专业认证有范式(下)》
专业认证工作是如何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的?当更大范围、覆盖面更广的认证工作逐渐在更多高校开展起来 , 高校应采取何种措施积极应对?学校、院系、专业负责人及任课教师在此过程中又该分别担任何种角色、承担什么工作?本期将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韩占生教授据此进行分享 。
此前 , 麦可思研究特邀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工程教育认证专家韩占生与我们进行了关于专业认证相关工作的经验分享 , 详情查看文章《如何证明专业在持续改进?专家认为重点是强调2个机制的建立》 。 本期麦可思研究继续为您带来韩占生教授关于高校专业认证筹备工作的独到见解 。
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作为我国工程教育十多年来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 工程教育认证直指工程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教育理念、标准、模式、评价等核心问题 , 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 在您看来 , 专业认证工作是如何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的?
韩占生:在大学里 , 学科与专业 , 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但内涵又各自不同的概念 , 两者对事物的表述视角不同 。 关于学科 , 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是 , 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 , 简言之 , 学科是按门类划分的系统知识 , 或者说知识门类 。 学科对于大学的意义有二:一是从(高等教育)外部获得社会认可 , 二是大学校际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基础 。 延伸的意义在于大学的学科优势与优势学科是形成专业办学特色与优势的基础 。
而专业是学校为了满足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 在学校内根据学校自身学科发展水平与社会职业分工而设置的培养专门人才的方案和计划的总称 。 下面主要谈及的是大学本科层面的专业内涵 。 狭义的“本科专业”主要用于说明大学在传授(已有)学科知识、培养重要的专业能力方面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 。 所以本科专业是针对进行专门训练、培养专门人才的系统性工作的一个概念 。 因此 , 它必然与社会需求有天然联系(而学科发展可以不必然考虑社会需求) 。 上世纪末之前 , 我国的本科专业教育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学科知识领域的理解力和行动力的职业教育 。
随着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 , 我们本科教育的使命更加趋向于“全人教育” , 也就是说 , 除了专门化的针对特定领域工作胜任力的教育培养外 , 也要关注人作为社会公民的全面发展 。 因此 , 现在的本科教育可以定义为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
我国目前有近1300所普通本科院校 , 虽然不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历史和现实 , 为自己规定了不尽相同的本科人才培养使命 , 但都不会超越本科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属性:职业性、专业性和基础性 , 只不过不同类型的高校和毕业生个体 , 所体现出来“三性”的侧重点和比例可能有所不同 。
所谓职业性 , 就是本科教育理应直接面对就业 , 为学生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工作提供相应的训练 , 为学生职业生涯起步做好充分准备 , 可以说职业性是本科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属性 。 所谓专业性则是本科教育的内在属性 , 即帮助学生构建起在一定宽度的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结构 , 形成能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知识基础、意识和初步能力 , 为其在毕业后取得社会承认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打下坚实基础 。 所谓基础性则是本科教育的发展属性 , 随着汹涌澎湃的社会变革和产业革命 , 大多数社会职业都可能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 本科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而不只是针对现有专业、职业或具体岗位的发展 , 因此不能忽视学生对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 以及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知识的理解 , 不能忽视对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 不能忽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 , 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他们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