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中国学生最花钱的科目,怎么不香了?( 二 )



母亲|中国学生最花钱的科目,怎么不香了?
文章图片

《芝麻街》 , 美国小孩的开心果 , 中国小孩的黄振龙 。
当时在班上其他同学看来 , 有个一对一的专属英语老师 , 陈卓的英语没理由不好 , 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 , 母亲并没有教授她什么学习英语的独门秘籍 , 只是把原本对着班上几十个人讲的英语考点 , 又给她单独讲了一遍 。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 这让陈卓很快对英语考试得心应手 , 对她来说做英语题的快感和玩儿开心消消乐没什么不同 , 即使看不懂文章 , 也能根据搭配选出那个正确的答案 。
上大学以后 , 陈卓裸考过了四六级 , 有了想出国看看的念头 , 但是嘴里念叨了无数次的雅思却迟迟没有去考 , 原因仍然是口语 。
“只要还在把英语作为一门考试而不是语言来教 , 别说什么小班教学或者一对一家教了 , 亲妈都救不了 。 ”

母亲|中国学生最花钱的科目,怎么不香了?
文章图片

“我的英语巅峰是小学”
口语 , 往往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短板 , 哑巴英语几乎是中国学生的通病 。 如今在国外留学的江岳觉得 , 自己现在的口语可能还比不上小学时的水平 。
直到1984年重新被纳入高考主科 , 英语才重新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找回了自己的位置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即使是位于应试教育末端的小学教育也迅速作出反应 。 当时按照规定 , 义务教育阶段一般三年级才开始学习英语 , 但部分发达地区的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 。

母亲|中国学生最花钱的科目,怎么不香了?
文章图片

高考英语不考口语 , 大概是最后的温柔 。 /图虫创意
为了比学赶超 , 来自四线城市的江岳一年级就被送进了双语班 , 因此在七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英文名字 , 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
双语班一年要比普通班多交8000元学费 , 在2002年 , 这笔钱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 江岳的父母尽管受教育程度不高 , 但仍然坚信这是一笔高回报的投资 。
当时江岳所在的小学仅两个双语班 , 每班人数三十六 , 是普通班的一半 , 课桌椅均为金属材质 , 配备投影装置 , 但最大的区别仍然是英语教学 。
不只是提前两年学英语 , 江岳的英语课本也全部采用了进口教材 , 十几年过去了 , 江岳现在都记得开学时拿到课本的情形 , “从头翻到尾 , 一个中文字都没有” 。

母亲|中国学生最花钱的科目,怎么不香了?
文章图片

《新概念英语》系列经常被各地双语班当作补充教材 。 /豆瓣
英语老师在义务教育阶段总是校园时尚的引领者 , 而江岳觉得他小学时的英语老师简直是小城里的时尚风向标 。 在江岳小学六年的生涯里 , 经历过两个英语老师 , 最初的英语老师休产假时 , 一位男老师曾带过他两个学期的课 。 江岳对于这位男老师尤其印象深刻 , 金黄色短发 , 戴金属细框眼镜 , 穿破洞牛仔裤配纯色T恤 , “他不让我们叫老师 , 而是叫他周Sir” 。
小学时 , 江岳最喜欢的课就是英语课 , 长大以后江岳看到一些有关大城市素质教育的报道 , 提倡寓教于乐 , 江岳没想到身为小镇做题家的自己也体验过素质教育 。 在江岳的印象里 , 小学的英语课就是玩儿着玩儿着把英语学了 。 给英文电影配音 , 学唱英文歌 , 双语班还会专门组织节日活动 , “吃着火鸡唱着歌 , 就把英语给学了” 。

母亲|中国学生最花钱的科目,怎么不香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