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方合力改善教育供给 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

时至今日 , 国家“双减”政策已出台两个月 , 广东、广州教育部门也纷纷响应号召 , 打出“疏”“堵”并重的系列政策组合拳 。 新学期伊始 , “双减”落地如何不打折扣 , 成为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应共同谋划的重头戏 。
9月25日 ,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举行“中小学课后托管与校外培训治理”圆桌论坛 , 汇集了来自学界、业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校长等嘉宾 , 为“双减”落地开出良方 。
1
校内减负根本在于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应提供个性化供给
在减轻校内作业负担的问题上 ,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指出 , “根本上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 。 “如果课堂教学效益不提高 , 减负就是减质量 。 ”
对此 , 他从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给出相关建议 。 在学校层面上 , 当下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学校管理不严谨、不细致、不以人为本相关 , 所以要优化、改善学校管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 , 提高在职教师的整体素养 。
在社会层面上 , 则要“改善供给、强化管理、引导需求” 。 在吴颖民看来 , 过去由于学校教育系统没有负起应有的教育责任 , 从而让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占领了学校供给不足的空间 , 导致供给关系失衡 , 出现“学校教育不足而校外过量”的问题 。 “校外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 , 也说明了老百姓对标准化、‘一刀切’的供给是不满意的 , 他们需要更具有个性化的教育供给 。 ”他表示 , 因此要多方合力改善供给 , 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分配 。
“很多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误区 , 以为课外机构的培训就是个性化的培养 , 学校是班级集中授课 , 就不是个性化培养 。 这对教育的本质理解是错误的 。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晓波如是说道 。
2
需加强对校外培训需求端的全面治理
论坛上 ,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李文章也提及了该问题 。 他表示 , 校外培训治理有两个维度 , 分别是供给端治理和需求端治理 。 其中 , 供给端治理主要是针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 如无证无照经营、超纲教学、乱收费等 , 问题的规范性监管;需求端治理则是学生家长培训需求的引导治理 , 更多关注的是需求如何产生、如何降低家长对学科培训的需求量 。 “校外培训热现象的形成 , 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培训有着大量需求 。 ”
据李文章分析 , 校外培训需求热具有多个方面 , 如升学压力、“唯分数”“唯名校”的教育评价标准、中小学分层加剧、大学分层加剧等 。 而校外培训治理 , 既要“治标” , 加强对供给端的规范治理及提高政府协同治理能力;同时更要“治本” , 加强对需求端的全面治理 , 从源头上消除培训需求热“病根” 。
为了解决需求端的问题 , 李文章建议 , 可从增强中小学责任、改善大学招生培养制度、缩小教育类型待遇落差等角度入手 。 其中在增强中小学责任上 , 李文章特别指出要严格落实非重点学校、非重点班制度 ,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改善大学招生培养制度上 , 要从“严进宽出”向“宽进严出”转变 , 贯通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转换渠道等 。
3
作业不是“考试题”学校要多层次优化作业设计
既然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 优化作业设计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晓波就提出 , 要注重作业的过程性设计 , 弹性化设计各科作业 。 作业不是“考试题” , 各科目要突出“过程性练习、训练” , 要做到分层分级、弹性选做 , 反对用终结性的试题来代替作业 。 毕竟 , 作业本质是自我巩固提高的练习 , 不是考试 , 不是一“练”定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