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方合力改善教育供给 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 二 )


其次 , 要分解型设计各科作业 。 方晓波认为 , 作业并非超前超纲的“秘术” 。 分解练习 , 是为了巩固、深化和拓展已经学过的知识 , 是向高阶思维转化的一个必要的过程;作业的分解型设计 , 本身就是减负 , 因为在做作业的过程中 , 学生是不断地成功 , 而不是失败 。 基于此 , 要分解单元、分解课例、分解知识点 , 细化作业设计;分解作业练习的点、面、域 , 化解难度 , 提升渐进性 。
还有就是 , 要多一些情境类作业设计 。 在他看来 , 作业和考试的目的都不是为了书本的知识 , 而是要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作业也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 让孩子们在解决学习知识问题以后 , 再于应用的环节获得提高 。 因此 , 作业设计要以问题解决为目标 , 形成“教学-问题情境-作业解决-引导关注社会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情境类的作业设计将来会在孩子整体作业比例中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
4
学校课后服务面临挑战 家校互动应增加
会上 , 上海市真北中学副校长吴钟铭表示 , 目前学校课后服务存在“忙与盲”“普适教学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 , 随着学科类培训机构整顿 , 家长把希望都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 , 如何重塑家校关系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对于老师而言 , 工作时间延长了、内容增加了 , 课后服务在落实上还有不少难度 。 “课后服务课程是不是简单增加校本课程 , 还是需要再思考 。 ”
在此背景下 ,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刘良华教授就认为 , 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有两大责任 。 首先是要回归传统的课后生活方式 , 比如让学生有同伴陪玩、可以不留在课室做作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由活动 。 其次则是 , 每天都有体育课不只是一两个学校的特色 , 而是成为一个普遍制度和现象 。 此外 , 中小学需要建立完整的社团体系以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 , 提供平台让学生学习除了课本知识外的兴趣知识和业余爱好 。
【教育|多方合力改善教育供给 明确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在改善课后服务质量方面 , 吴钟铭也提出一些建议 。 资源供给方面 , 要以各种资源的整合为指向 , 以资源的均衡分配为底线 , 以资源的动态供给为策略;要重塑家校关系 , 学校把家长作为学习的资源之一 , 家校之间的互动应该增加;重构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空间 , 适应学习形态的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