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学习塾转型记( 二 )


同时 , 为追求短期教学成效 , 一些大型学习塾开始为塾生提供规模庞大且课程编排紧张的补习活动 , 所提供的教育完全以应试培训为中心 , 教授内容单一且脱离生活 。 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 也对日本学校教育产生了日益凸显的干扰作用 。
鱼龙混杂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的教育服务质量和形同虚设的外部监管体系 ,导致学习塾整体呈现野蛮生长的态势 。 这一时期 , 学习塾的各种负面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 日本媒体将这一时期称为“乱塾时代” 。
内外协作治理
1987年 , 日本文部省发布《充实学校学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直批学习塾存在的种种弊端 , 并开始探寻化解症结之道 。 《意见》指出 , 相关行政机关应相互合作 , 并要求各地教育委员会加大监管力度 , 必要时可利用行政干预手段 , 对学生入塾相关问题进行整治 。
2009年 , 经济产业省在《特定服务产业实态调查》中新增学习塾部分内容 , 对其从业者人数、年营业额等方面进行调查 , 并依照相关经济类法律及所制定的行业准则对学习塾进行数据审核、材料报批等方面的监管 。
日本政府还多次召开部门协作会议 , 协调各方力量 , 提升治理效力 。 如2005年召开的第6届犯罪对策阁僚会议决定设置由文部科学省、内阁府、警察厅、经济产业省组成的四省厅局长会议 , 对学习塾的安全问题防范进行监督 。 2018年 , 经济产业省联合文部科学省提出了“未来的教室”发展提案 , 对学习塾的教育发展目标、宗旨和形式等进行新的规划 。
日本政府还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 对学习塾行业进行监管和治理 。 2006年修订的《教育基本法》和2013年修改的《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对学习塾的存在价值予以肯定 。 《特定商业交易法》《法人税法》等经济法规 , 以及《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法》等相关劳动法律 , 对学习塾的运营进行了全方位的约束和监管 。
除了外部治理 , 日本政府还通过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资质认证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来加强内部治理 。 1988年 , 通商产业省牵头并协助学习塾行业成立社团法人全国学习塾协会(后于2013年通过公益社团法人认定 , 全称更改为“公益社团法人全国学习塾协会”) , 其主要职责是对学习塾进行资质认证与审查 。 只有通过全部审查的学习塾才可获得“AAA认定校”认证标志 , 成为业内典范 。 不合格者须进行整改 , 之后方可再次提出申请 。 认证的有效期限为两年 , 过期须重新申请审查 。 由于审查标准严格、内容全面 , 截至2012年底 , 全日本仅有11家学习塾获得认证 , 到2017年底 , 获得认证的学习塾也才47家 。
全国学习塾协会也对塾师实行严格认证 , 通过“学习塾讲师能力评价体系” , 对学习塾讲师的能力、技术、知识进行考核 , 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相应的认定证书 。
为维护在塾兼职人员的劳动权益 , 全国学习塾协会制定了《安心塾认证制度认证基准》 , 对经营3个月以上的学习塾雇佣关系(包括工作时间、工资发放等)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 通过评估认证的学习塾可获得协会颁发的“安心塾”认证标志 , 有效期两年 。
此外 , 全国学习塾协会通过《学习塾事业活动正当化的自主基准》《自主基准实施细则》对学习塾教授内容、授课形式、费用收取、塾师聘用等商业行为进行规范 , 明确禁止学习塾在广告中进行夸大甚至虚假宣传 , 或在与消费者订立和解除合同时以迷惑性言语进行劝诱等;制定《学习塾学生安全保障指南》 , 在保护塾生上下课通勤途中的人身安全、提升学习塾教职人员安全素养、为塾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三个方面对学习塾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建议和运用示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