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探路者”丁志华:推动一场职业教育的“破局”实践

又到一年就业季 , 丁志华比以往更加忙碌 。 他每天辗转于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等多个地方 , 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 , 为学生“牵线搭桥” , 指导学校的就业促进等一系列活动 。 一切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
丁志华的身份很特殊 。 作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建材学院”)党委书记、社会科学研究员 , 他既是学校的掌舵者和领路者 , 又是科研的带头者、创新的探索者 。 推动校地合作的“建材模式”、“建材行动”和“建材面貌” , 是他近几年倾注心力最多的地方 , 也是贯穿他作为教育工作者职业生涯的一大主轴 。
令他欣慰的是 , 得益于学院全力以赴进行的校地合作改革 , 今年学校的建筑工程类、体育类等专业的就业形势一如既往地火爆;计算机、通信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也纷纷收到企业投来的“橄榄枝”;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学生真正实现了“毕业即就业” 。 另外 , 还有不少学生正在为自己的创业梦想努力奔走着 。 青春与活力 , 奋斗与实干 , 肆意涌动 。
一个个生动的就业故事 , 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改革写下了生动注脚 。 当前 , “智能制造”的大潮滚滚而来 , 对产业一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技能要求 。 像丁志华一样的“探路者” , 将以探索的精神、创新的姿态 , 带领一艘艘职业院校的“大船”驶向更宽广的星辰大海 。
破局:把准职业教育“脉搏”
时光倒回到2015年10月 。
彼时 , 丁志华从秦皇岛市委办公厅调任到位于同一城市的建材学院工作 , 这意味着他的角色将从一名公务员转换为教育工作者 。 校园的安静、纯真生活让他感到惬意 , 但当新鲜感过后 , 迎面而来的却是“研究从哪起步”这样一道实实在在的难题 。
丁志华坦言 , 刚开始 , 好胜的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找准自己研究发力的方向 。 他曾为此困惑过、徘徊过 , 但从未想放弃过、退却过 。 突然间 , 丁志华想到 , 在当公务员的时候 , 他就特别关注驻秦高校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 。 在他看来 , 高校有为地方服务的强大实力和强烈愿望 , 地方企事业单位有渴望得到高校服务的客观需求与强烈期盼 , 但目前几方合作的效果并不十分尽如人意 。 那么 , 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才能破解这个难题 , 就成了他的关注点 。
丁志华的研究恰好切中了职业教育的“痛点” 。 一方面 , 职业教育常被认为是“低人一等” , 长期不受重视 , 但另一方面 , 企业对实用性岗位、高级技术人才的渴求却清晰可见 。 两个看似互相矛盾的现象 , 共同指向了职业教育“所学”与“所用”脱节这一关键问题 。
从“老”破题 , 向“新”出发 。 丁志华逐渐意识到 , 办好一所职业学校 , 就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 这就要求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实行开放式办学——既要沉下心潜心研究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 , 也要放眼关注社会发展需要、企业需求 。 同时 , 还要有“借力发展”“合作共赢”的眼光和胸怀 , 这样才能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
幸运的是 , 在丁志华履新后 , 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相关促进政策密集出台 。 政府、企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在快速提升 , 各领域的研究人员纷纷把眼光投向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这些领域 。
政策有了、理论有了 , 但职业院校“选手”们依然有漫漫前路要上下求索 。
经过广泛调研后 , 丁志华果断决定 , 将推动“校地校企合作 , 服务秦皇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 从领导层到广大教师在“高职院校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理念上达成共识 , 率先制定出《服务秦皇岛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 , 集聚多方优势资源 , 建立服务平台 , 全力打造社会服务团队 , 实施服务秦皇岛10大工程、推进50项服务秦皇岛的重点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