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老师有了这项思维能力,学生的成绩会更优秀( 二 )


找准撬动批判性思维的“支点”
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 从学科的教学转向学科的教育 , 目前我们觉得仍然尚需时日 , 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 让我们老师不断的实现专业成长 。 学校这几年也在进行教科研研究 。 2016年 , 我们开展市级科研课题 ,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 , 结题之后我们仍然感觉到对于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高阶能力还有待欠缺 。
【思维|老师有了这项思维能力,学生的成绩会更优秀】2016年 , 我校何耀华主任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批判性思维基础教育研讨会 , 董毓教授的报告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兴趣 , 可以说是她给学校带来了批判性思维初探一个启迪 。 这位种子教师对自己2016届、2018届的学生 , 通过7个维度进行研究 , 她也发现问题意识强 , 乐于探究的学生提升成绩可能性大 。
思维|老师有了这项思维能力,学生的成绩会更优秀文章插图
还有一位种子教师 , 我校的王天红老师 , 她说在接触批判性思维之前 , 自己是靠经验让思维的内容落地 。 接触之后 , 她觉得批判性思维给了她一个理性的支点 , 让教学有了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
有了这些种子教师的探索与思考 , 我们也不断地反思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从最开始关注学情的研究 , 我们发现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 , 但在实施进行的过程当中 , 我们看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教师 。 所以我们又申请了《运用批判性思维工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这样一个课题 。 透过这一系列的思考 , 学校对批判性思维教学研究的实践 , 有了以理论性学习作为起点、以团队研究作为路径、以课堂探究作为着力点、以经验分享搭平台、以团队提升作为目标这样一个路径 。
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的“几步走”
首先 , 明确课堂探究的目的 。 我们用批判性思维工具来观课、评课 , 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 开展了一些相应的案例 。 在课堂实施当中 , 我们是以课例研究作为基础 , 通过改进研究的组织形式 , 用批判形式开展评课 。 特别是在评课环节当中 , 不同学科的老师共同来听这节课 , 多了一些问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么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 课堂当中教与学的设计是否合理 , 学生落实得到了哪些 。
思维|老师有了这项思维能力,学生的成绩会更优秀文章插图
其次 , 制定课堂观察量表 。 为了能够把这样的一个观课活动做好 , 所以学校自主也研制了课堂的观察量表六个维度 。 教师对于学情的了解与分析 , 师生共同明确了学习目标 , 创造充分自主学习机会和平台 , 设计激活学生思维有效问题 , 从过程和方法切入 , 重视落实与能力的提升 , 也关注学生的差异等 。
在上课之前 , 主讲老师要依据模板进行设计 , 设计完后再把所有的过程性问题、活动、反驳等列在其中 , 由全组人员进行听课 。 听课以后 , 课题分小组依据观察量表进行询问和质疑 。 在这种质疑达成一种共识之后 , 主讲老师再次修改 。 进而完成共同磨课的全流程 。
批判性思维像育人“之盐”
这些年 , 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第一 , 一部分老师已经形成了开放、批判、探究的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模式 , 从设计核心问题 , 激发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 组织学生讨论并促进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论证成果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 也是通过表述、写作、行动等三种方式来不断丰富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 , 依据布鲁姆教育分类法 , 为老师的教学提供设计的脚手架 , 这个脚手架就是从问题类型是什么 , 在哪儿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 , 怎么展现 , 主要是谁等一系列质疑的开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