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术莫成“不学而过”的帮凶


技术|技术莫成“不学而过”的帮凶文章插图
请人替课、代人签到 , 可说是大学校园里的常见病 , 岂料 , 最近更曝出“机器代刷”现象 。 某地公安侦破的全国首例“付费刷课”案件显示 , 市面上有不少“黑客工具”通过对正规慕课进行数据抓取及破解 , 实现“刷课秒过”“考试改分”“提取试卷”等功能 , 而购买该服务的大学生遍布全国 。
科学技术迭代 , 教育理念升级 , 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 国内慕课自2013年起步 , 目前相关平台上线课程数量已增至3.2万门 , 学习人数达4.9亿人次 。 天南地北的学生都能“同听一堂课” , 突破了以往“必须到场”教学的地域局限性 , 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同院校间的学科差距 。 然而 , “刷课平台”从中钻营 , 大肆兜售什么四五块钱“完成课程” , 一两百块钱“包过期末考试” , 助长“不学而过”“花钱买分” , 不仅浪费了优质教学资源 , 让一些自制力不强者荒废了学业 , 更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 。
技术是把双刃剑 , 我们享受着便利 , 也要警惕其中隐患 。 尤其教育领域 , 由于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以及巨额的利润空间 , 往往备受技术开发青睐 。 也因此 , 一旦管控稍有漏洞 , 就会乱象滋生 。 刷课平台侵扰慕课是一例 , 还有各类拍照搜题软件演化为“抄作业神器” , 作业打卡类app被嵌入儿童不宜信息等等 , 不一而足 。
这些年 , 对技术应用跑偏现象的反思不少 , 家长和学校亦在严防死守 。 但从实际情况看 , 要形成真正威慑 , 还得管得更严一些 。 以“付费刷课”为例 , 给在线教育平台弥补漏洞、打上技术补丁固然必不可少 , 但相关部门及时介入 , 将背后作恶之人绳之以法 , 则更为根本 。 说到底 , 开发技术的人是人 , 使用技术的也是人 。 既然某些利欲熏心之人只想“做生意” , 就应当让他们算算性价比 。 无论是加大惩罚力度、列入行业黑名单、直接下架封停 , 还是明确定罪量刑标准 , 都得让他们感到得不偿失 , 才可能倒逼其收手 。
【技术|技术莫成“不学而过”的帮凶】教育是高尚的事业 , 也是一个需要敬畏的行业 。 堵住技术应用跑偏的空间 , 才能让技术成为年轻学子成长的助力 , 而非偷懒耍滑的帮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