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一万点光,照亮山乡( 二 )


但是应当看到,乡村教师被社会尊称为“燃灯者”“守望者”的同时,也会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纠结。特别是刚走上岗位的年轻教师,有想法、有干劲,现实却并不尽如所愿。
艰苦的生活条件还在其次,年轻教师们考虑更多的是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有一种说法,新教师工作的头两年是“塑模”关键期,“模”塑得好,才能发展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但是在农村相对落后的环境下,获得高水平教育培训的机会并不多。“最扎心的事情莫过于工作多年后,发现自己与留在城市的同学拉开很大差距。”
任教期满后,留还是走?这是很多年轻教师面临的抉择。
“优师”
随着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教育展现新的面貌。全国2600多个县的近22万所学校条件改善;98.4%的农村学校连上了网线……
教学环境越来越好,留下来的老师也在逐年增多。2020年教育部数据显示,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以后留任率达到85%以上。但年轻老师想要长久扎根下来,必须克服由城乡差距带来的落差感,师资瓶颈仍待破解。
一方面,国家持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强调“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对于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给予每月不低于400元的生活补助,职称评审也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各类人才项目、荣誉表彰、评奖评优都向乡村教师倾斜。
另一方面,持续培养输送优秀人才。从2007年开始的公费师范生教育,面向农村地区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帮助许多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实现了接收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零的突破”。今年推出的“优师计划”在此基础上升级,施策更为精准。国家每年从中西部省份招收大约1万名本科师范生,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进行培养。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参照相关政策,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
在完成本科学习后,这些学生将到家乡中小学任教。与公费师范生只要求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不同,优师专项师范生采取“省来县去”,毕业后要到签约承诺的生源所在省份定向县中小学任教。
这意味着,未来将有一批优秀师资人才下沉到县域一线,他们被寄予了用先进教育理念反哺家乡的厚望。循着千千万万“燃灯者”的足迹,这些年轻人也将燃起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