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当大语文不再“风花雪月”,我们还能看哪些课外书?(附参考书单)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在“教改”、“双减”等标签如雪花般席卷的当下,仅从应试角度看,孩子应该怎样“高性价比”地阅读?
结合今年的高考,我从一线中学语文教师的角度,为各种中小学家长提供一些建议 。
大语文|当大语文不再“风花雪月”,我们还能看哪些课外书?(附参考书单)
文章图片
今年高考语文共使用8套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的是全国卷(甲)、全国卷(乙)、新高考(I)卷和新高考(II)卷;由地方自主命题的是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和浙江卷 。
虽然命题的主体不同,但是传递出来的改革信号是统一的 。关于试题分析,教育界普遍认为最为客观权威的评论来自《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今年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改革信号》 。
文章提到了三个重要的观点,提示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三个方向:
一是“不机械刷题,要关注社会”,“新疆棉”、“网络空间”、“百年大庆”等时下热点话题都进入了高考试题;
二是“试题不求艰深,强调回归基础”,考察内容重回课本高度相关的知识点,不再追求“偏怪难”;
三是“强化融汇贯通,突破关键能力”,理解应用能力、逻辑思辨能力成为考察重点 。
从业内人士角度来看,前两条属于“量变”,第三条则是明显的“质变”,值得我们重点分析 。原文是这样说的——
试卷通过科学布局,实现对考生不同能力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 。无论是现代文、古代诗文阅读,还是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均注意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样性、层次性 。
在试题设计方面,建立材料选择、情境设置和任务要求的逻辑联系,将多种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题,综合融通 。
例如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材料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 。”命题专家说 。
——《中国青年报》
可以看出,高考这根“指挥棒”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语文学科“风花雪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逻辑思辨能力”将是未来以高考为代表的所有阶段性考试中语文考察的核心 。
然而,逻辑思辨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阅读和反思中获得的 。
站在改革的十字路口,孩子该读什么书,以怎样的标准选书,对于未来的应试至关重要 。
下面两张图,是全国普遍推行的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年级必读书目和自主阅读书目——
大语文|当大语文不再“风花雪月”,我们还能看哪些课外书?(附参考书单)
文章图片
虽然自主阅读书目也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但是从应试角度出发,我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减掉所有自主阅读书目,最大限度保证必读书目的全文阅读 。
在和孩子制定阅读计划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商业谈判中的“让步策略”,在和孩子的“博弈”中采取如下方案:
1、按照以上书目,买回所有名著 。
2、要求孩子按照年级阶段读完所有名著,优先读完应试书目,强制执行 。
3、以奖励为契机,把减掉非应试书目作为读完应试书目的奖励 。
4、达成读完应试书目和小部分孩子喜爱书目的目标 。
我到今年为止累计带过的学生超过500人,目前并没有学生读完过部编版或之前人教版教材中推荐的所有书目,但是基本没有影响应试成绩的发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