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2-4岁孩子为啥这么“无理取闹”?Ta正处于秩序敏感期!
两至四岁的孩子任性撒泼、无理取闹 , 最让人心烦 。
讲道理 , 听不明白!一定要按流程做 , 物归原主 , 物归原位 , 或者自己完成某些事情 , 不能代劳 。
否则 , 吵!哭!闹!一家人心乱如麻 。
为什么2-4岁的孩子如此“任性撒泼”呢?
文章图片
一、场景案例描述案例1 对流程的“完美”设计我2岁半的女儿 , 睡觉前有一套“完美”的程序 , 必须全部按顺序完成 , 才肯睡觉 。 她要先在床上看几本书 。 如果因为很晚了 , 没有看 , 她一定要看 。 否则 , 哭!或者看少了几本书 , 吵!
看完书要听音乐 , 跳舞 。 如果忘了 , 要求我去拿音乐播放器 , 跳完舞蹈才罢休 。 否则 , 闹!案例2 对物品摆放的“刻板”要求
她在床上看书的时候 , 一定要学着我的样子 , 把枕头靠在床头 , 如果我忘记把枕头放在背后靠着 , 她会把枕头拿过来放到我背后 。
她喜欢坐在我大腿的前面 , 如果我让她坐在我的旁边 , 她会抗议 。 直到我按照她的要求做 , 她的情绪才能平静下来 。 案例3 对物品归属权的“极度”敏感
她知道哪双拖鞋是妈妈的 , 如果阿姨来了 , 不小心穿了妈妈的拖鞋 , 她要把拖鞋从阿姨的脚上拿走 , 归还给妈妈才罢休 。
她的玩具不允许哥哥玩 , 哪怕经常教导她要学会分享 , 她也执着地要求哥哥一定要把玩具还给她 。
案例4 一些事情必须要亲自做
进门的时候 , 她一定要我把钥匙给她 , 让她开门 , 哪怕她还不够高 , 不会开门 。 她一定要试一试 。 否则 , 先吵了再说 。 睡觉前她要自己关灯 , 如果是我不小心关了灯 , 还是哭闹 , 我必须重新打开灯 , 然后抱着她 , 让她把灯关了才肯睡觉 。 二、心理学原理解释:
敏感期理论: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女士在长期的研究中总结了“关键期(敏感期)”的理论 。
它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 。 在这一时期 , 儿童会对某种事物或者活动表现出特别敏感或者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 , 学习也特别容易且迅速 。 这时是教育的最好时机 , 也称为敏感期 。
秩序敏感期:蒙台梭利归纳了9大敏感期 。 秩序敏感期就是其中之一 。 2-4岁的孩子正处于秩序敏感期 。
蒙台梭利论述道:“儿童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 , 熟悉环境 。 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儿童无法适应 。 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恐惧 , 哭闹 , 大发脾气 。 ”
“秩序感”是人对事物的“空间布局、存在形式、归属或事件发生的顺序”是否和谐、有序的需求 。
在2-4岁这个阶段 , 有些孩子还不太会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 哭 , 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表达情绪的最直接的反应方式 。
文章图片
三、案例分析
案例1中 , 孩子由于还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 , 习惯了事情发生的特定顺序之后 , 就偏好这种程序 , 如果被破坏了 , 就感觉自己对外界失去了掌控感 , 引发焦虑 , 表现出哭闹、撒泼等看似“不合理”的行为 。
案例2中 , 孩子习惯了物品的摆设位置 , 如果格局被打破 , 有可能自己将物品放回原位 , 也有可能大哭大闹 , 情绪不安 。 这也是秩序感的作用 。
案例3中 , 孩子对物品的归属是能够感知到的 。 她认识哪件衣服和鞋子是属于谁的 , 其他人不能动 。 受到秩序感的支配 , 孩子对物品的归属特别敏感 。
推荐阅读
- 隔离点|天津一高校成隔离点粗暴转运学生物品,网友喊话去“抄作业”
- 儿童福利院|泪奔!山东这位“妈妈”,养了1029个孩子
- 陌生人|孩子不愿与人打招呼,就是没礼貌?原因没那么简单!
- 时间|寒假直播伴读|每天35分钟,21天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 攻略|表扬孩子也有技巧?这份攻略快收藏!
- 青少年|9岁是孩子成绩分水岭的关键年, 耶鲁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的启示
- 疫情|给“宅”家的孩子上一堂“劳动课”
- 手机|家长领路帮孩子管理好时间
- 在未来|北京鼎石学校心理顾问傅晶:“韧劲十足”的孩子,才能在未来走得更远
- 期末考试|语文偷分技巧,期末考试前,让孩子知道这6条!多考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