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教培急刹车 寻求改道教培人和缓慢减速的家长( 二 )


第二天 , 李铭准备去办理离职 , 总监却对他们明确表示 , “没有一分钱赔偿 。 ”同时 , 要求签署离职证明——上面写着“双方之间不存在任何劳动争议、纠纷以及未支付的薪酬费用” 。 但当时公司没有结付员工7、8月份的工资 。
之后 , 李铭和同事找来了民警、劳动局工作人员和采访人员 。 他又在网上发布了维权视频 , 一些网友在底下评论 , “当初骗家长上课的时候 , 怎么没有想过今天?都不是什么好人 。 ”
他觉得这些批评的声音“挺正常的” , “(我们)就是用尽所有的办法来引导家长去购买咱们的课程 , 所有的销售都是这样 。 ”李铭说 , 他家里还欠债 , 大专刚毕业想做销售多赚点钱 。
8月16日 , 经过劳动局调解 , 公司重新拟定了离职证明 , 注明了工资的发放日期 , 他拿到了工资 , 放弃索回离职赔偿金 。
相比于李铭可以理直气壮维权 , 杨月憋屈多了 。 她是公立学校的高中地理老师 , 参加工作十年了 , 现在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刚到4000块 ,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 , 她在一家中小型在线教育平台做兼职教师 , 主打“一对一”学科辅导 。
杨月透露 , 在线“一对一”授课模式需要大量老师 , 为了减少开支 , 机构用低于全职教师的课时费招了不少兼职老师 , 其中部分师资来自公办学校 , “并不是像广告中说的都是名师” 。
公司的注册地在上海 , 兼职老师来自全国各地 , 平时靠一个工作群维持联系 。 “双减”之后 , 公司群没多久解散了 , 杨月无法找到负责人 , “我们好像没在这个公司存在过一样 。 ”因为兼职教师没有合同 , 而教育部又规定公办中小学教师不得参与有偿补课 , 她难以走出维权这一步 。
“急刹车”之前
“双减”地震之后 , 教培老师成为大众批判校外教育的靶心 , 参与课外补课的学生则被戏称为受害者 。
“我们好像不能见阳光 , 甚至是害群之马 。 ”李涵认为网上的声音将教培老师妖魔化了 , “我们没有那么无私 , 但也没有那么坏 , 行业里面大部分人都是(把教培)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 ”
李涵从事教培工作11年 , 目睹了行业的畸变 。 2014年 , 她所在的机构出现了一些家长 , 希望孩子通过校外培训赢取奥赛证书 , 以获得升学的敲门砖 。 此间 , 她看到“超前教育”层出不穷 , 一年级小学生学乘法 , 三年级学用方程解题 。 两年后 , 资本进军教培行业 , 竞争愈演愈烈 , 市场上的免费课变多了 , 她所在的机构也顺势提供免费试听 。 在教培内部人士的培训班上 , 她也曾看到一些机构 , 在续班窗口期到班级里拉横幅——你来我就培养你的孩子 , 你不来我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
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的“明星教师”成深对此也深有感触 。 十年前 , 他刚从师范院校本科毕业 , 课外培训只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 他在教培机构教授《新概念英语》 。 但从2016年开始 , 教培机构成为应试教育的加油站 , 学生竞争的起跑线也被不断提前 , 他的英语班上甚至出现了一年级小朋友 , 刚认识字母 , 书写能力也弱 。
他曾劝过家长 , 孩子不适合这个课程 , 但家长仍然坚持 。 “家长对小孩子的认知是有偏差的 , 他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 ”成深说 。
家长们纷纷给教培机构抛出难题:如何证明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好?
成深说 , 机构需要向家长证明 , 花在我这里的钱更加值得 。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 大大小小的教培机构开始拼作业量、学生成绩、服务 , “你没有这些谁来报……有线上的、线下的、有课后服务的、有点评作业的 , 又要非常快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