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答好课程思政“开放命题”,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二 )


“课程思政”的重音在课程,“专业思政”的重音在专业。在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上”,由院长汇报本单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和计划,行政负责人与专业负责人主动走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线,形成了“专业负责人牵头、院系党组织推动、教师全员参与”的一体化建设路径。
“立足京华大地,做足北京文章”。当前,该校各专业也在充分利用体现北京革命历史和精神、历史文化底蕴、“四个中心”城市建设的成果,提炼具有首都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推进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不变”中求“变”,持续挖掘课程思政带来的“溢出效应”
“低头备课之余,更要抬眼看世界。”韩宪洲常说,世界常变常新,讲授更要与时俱进。对于高校和教师而言,就是要心怀“国之大者”,并将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青年,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年是建党百年,首经贸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融会贯通,不断拓展课程思政的承载形式。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通过优秀影片和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子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要从教育者先受教育开始,只有教师相信,才真正能做到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片云影响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该校劳动经济学院教师詹静认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来,教师的精气神明显有了改变,经常围聚在一起研讨,真正从“授业”变成了“传道”。
“民事诉讼法是法学院大二本科生的必修课和核心课,也是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法。我在这门课程的建设中,将社会公平正义与程序思维、规则意识的养成和关系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该校法学院教师陈磊谈到,按照这个思路建设课程之后,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些明显变化,课堂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新理念新要求,不变的是立德树人,想不到的是“溢出效应”——思政教育有了主线,教书育人有了灵魂,“三全育人”有了抓手……还能带来什么收获?这是个开放命题,要不断探索。在韩宪洲看来,课程思政是长期性任务,不是活动、运动,要落在体制机制,要着眼于未来、当下,更要着眼于长远。“课程思政所带来的溢出效应还可以继续挖掘,这件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