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学习可以零起步,习惯不能“零基础”


老师|学习可以零起步,习惯不能“零基础”
文章插图
总有家长焦虑地问我:孩子学前阶段要学什么知识?认字、数学要达到什么程度?每年新生入学后,也会有家长忧心忡忡地来问:我们似乎学前没怎么学,会不会跟不上?孩子是不是需要外面开小灶?
其实,在我们学校有一个持续10多年的“新生培训营”,每年一周的培训主要是培训新生的专注力和规则意识。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那就是:小学看重的不是孩子在学前学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有没有经过一个学习准备期,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今年“双减”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说明,学生的学习可以零起步,但是习惯不能“零基础”。
不论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提前学,不超量学,培养他们足够的专注力、规则意识,并且要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的习惯。孩子自然能以最饱满的状态适应小学生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15分钟开始,专注力是小学生最重要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专注力。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从训练孩子在15分钟内专心做一件事开始,逐渐延长到3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小学一年级每节课的时间长度是35分钟,所以家长可以从15分钟开始,逐步延长孩子有效专注的时间,确保入学后,孩子能在一节课的时间中尽量维持专注度。
“专注”不仅关乎时间,更需要在有限时间段中提升效率。我遇到过不少家长吐槽自己的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有的学生在家看书、做练习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或者玩具放在手边,竖起耳朵听大人闲聊,这些都是没有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
培养孩子“在有限时间里做好一件事”的习惯有很多方法。比如,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搭好积木、认真看绘本、听故事等。孩子一旦达到预期目标,家长应给予正向鼓励评价,激励孩子进一步提升效率。
记得每年新生培训的第一天放学后,我都会发现有学生把铅笔、橡皮落在桌肚里,或者是新生入学没两天,午餐餐垫就找不到了,笔袋和其他同学的搞混。不少家长往往觉得孩子还小,会帮他们收拾东西。其实让他们学会整理保管自己的物品,培养的不仅是自理能力,更是清晰的思维和规划,以及对学习的责任感。
每年培训日的前一周,学校会为新生准备书包、笔袋还有铅笔、橡皮、直尺等一整套学习用品。大方简洁的书包内容区分合理,引导学生将学习用品分类;中华牌铅笔、一大一小两块绘图橡皮、带波浪线的直尺、垫板、文件夹……这些“去玩具化”的文具不仅能避免安全隐患,还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容易引起攀比。
家长在家里也可以指导自己的孩子学会理书包、小书桌,每天入睡前把第二天使用的课本、文具准备好,把要穿的衣物整齐叠放在床边等等。
这也是在培养一种入学的仪式感,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渴望。
从看似“无所谓”的生活细节开始,建立清晰规则意识
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上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幼儿园会有一到两小时的午睡时间,而小学生的午休时间相对变短,午餐后会有30分钟左右的午休。所以家长要逐步帮孩子调整作息习惯,让孩子逐渐适应,即使午睡也能够做到较快入睡,醒来后也能及时调整状态迎接下午的学习。相应的,晚上则要安排孩子早点睡觉,补足休息,早睡早起。每个孩子的生物钟略有差异,未必要硬性规定孩子非得在8点半或者9点睡觉,但要培养孩子有健康的作息时间,与入学后的时间表相适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