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学习可以零起步,习惯不能“零基础”( 二 )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很容易被家长忽视的内容,就是“吃饭”“如厕”等日常规矩。新学期开始的几天中,最热闹的就是中午吃饭时,学校会在这几天开放午餐观摩。所谓“午餐观摩”就是允许家长在这几天中午来学校看自己的孩子用餐,一方面了解学校的午餐情况,另一方面也能观察自己孩子。
有些学生独立吃饭的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家长在窗口看得干着急,忍不住想跑进教室喂饭;有些学生只要有汤汤水水就会弄成大花脸;有些学生总也吃不干净,吃虾不会吐壳,就放弃不吃……不仅如此,有些学生“坐没坐相”,吃饭的时候喜欢把脚跷起来,或者东张西望,聊天的都有。不少家长现场看到才感慨,原来自己孩子在生活细节上还有很多需要学的。
此时,老师们则会重点帮孩子先做“吃饭规矩”,比如有序排队领饭盒,学会自己盛汤;专心吃饭,细嚼慢咽;两脚放平,吃完以后学会收拾自己的餐具,用小毛巾把桌面擦干净。
除了吃饭有规矩,如厕也有规矩。每年都会遇到家长焦虑地告诉老师,孩子因为不会用手纸就憋了一天,或者用惯抽水马桶,不会使用蹲厕等等。还有孩子洗完手后把水沥干时甩了一地水,把洗手液当泡泡机等。
我们班主任都会告诉学生,下课后先做三件事:整理桌面放上下节课书本、用品,喝水,上厕所。避免学生下课时只顾着玩,结果上课时内急。
总之,这些看似和学习无关的生活细节,其实反映了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高低,生活习惯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在校的状态。
鼓励孩子把每天的事告诉家长,构建良好的亲子交流习惯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而此时亲子有效沟通很重要。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让他们愿意把每天发生的事主动告诉家长,并且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尤其要注意,向孩子提问的方式很重要。不少家长吐槽,和孩子交流,他们常常什么都不肯说。反思一下才发现原来爸爸妈妈问来问去就是——“今天有没有布置作业” “谁被老师表扬或批评了” “你有没有得到老师的小红花”……事实上,他们很快就对家长的这些问题不感兴趣甚至很排斥,所以会敷衍了事或者索性不回答,这就起不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那么,家长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和孩子有效沟通?我认为,要从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事入手,比如和孩子聊聊“今天的饭菜怎么样,有没有你喜欢吃的” “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甚至可以和孩子聊聊“新老师怎么样?你喜欢吗?”没有与学习成绩高相关度的聊天,没有“与别人家孩子”的比较,从轻松、舒适的交流内容开始,孩子自然愿意打开心扉。
孩子愿意讲,家长要善于听,耐心地听孩子说任何事。刚开始,家长可能会听到很多学校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他可能会讲开心的事,也可能会讲不开心的事,甚至有些是无关紧要的事。年纪小的孩子甚至会讲得比较混乱,但家长千万不要不耐烦,一定要耐心地听他们说。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和家长交流的习惯,对家长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归属感,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家长交流。家长每天至少和孩子面对面交流一次,即使是出差或者在外地工作的家长,每天也至少要和孩子通一次电话,有效交流。
陪伴孩子成长,家长也需要自我成长
上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开始,而陪伴着孩子们的家长也需要在生活、心理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这也是为人父母自我成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会交流非常重要。
学会和老师交流。尊重老师,不在孩子面前质疑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在孩子面前对老师评头论足。幼小衔接,不少家长会出现焦虑、迷茫,此时能够充分地与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积极配合,获得支持,家校合作形成合力,一定可以掌握较好的方法,顺利度过学习准备期。

推荐阅读